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兰州小区内配建廉租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5日06:44  华龙网-重庆晨报

  兰州,古名叫金城。奔腾的黄河水,从兰州穿城而过。

  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西北交通要冲,如今的西北铁路枢纽,今天以创造性发展保障性住房而为外界所关注,“重庆媒体西部行”记者日前来到兰州,探寻不一样的新兰州。

  告别“沙窝”

  住进两居室廉租房

  一间70平方米的两居室里,插着鲜花、摆着茶座,干净简朴,这是马世杰老人的家。

  “出门有电梯,小区有花园,还有健身设施,配套很好了。”86岁的马世杰是兰州城区里第一批享受到廉租房待遇的居民之一,他的家在安宁区桃林路经适房小区,入住将近一年了。

  马世杰一家有5口人,妻子是家庭主妇,没有工作,大女儿由于曾患过脑瘤,手术后视力受影响,没有劳动能力,二女儿出嫁了,小女儿还在上学。

  这个家庭收入微薄,主要资金来源是马世杰的退休金,另外一笔是大女儿的低保金,加起来每月不足1250元。

  在搬进这个小区之前,马世杰一家住在一间12平方米的土坯平房内,没有厨房也没有卫生间。在房子旁边,他们垒了一个灶台,那就是他们的“露天”厨房。每到大风天气,一个晚上,锅里就能积厚厚的一层沙。

  “12平方米的房子最多的时候住了5个人。三姐妹挤在一张床上,连翻个身都艰难。”大女儿白淑珍说,不下雨还好,一下雨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姐妹称这个房子叫“沙窝”。

  2009年下半年,马世杰经申请得到这套廉租房,70平方米的房子已简单装修过,马世杰把家具行李搬进来就住下了。一个月30多块钱的租金,老马一家负担得起。

  低收入家庭

  实现住房应保尽保

  兰州的地势是河谷山间盆地,九曲黄河将兰州分为北岸和南岸,东西狭长,南北较短,且四面环山,土地供应相当紧张。

  “从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兰州挤出相当比例的土地,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家庭住房。”兰州市房改办主任孙建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市两万多户符合廉租房住房条件的市民几乎都能实现应保尽保。

  兰州市的住房保障制度是从2007年开始起步,当时的保障标准是,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家庭就可纳入保障。2008年开始提高标准,扩展到家庭人均住房在8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

  到2009年,兰州再次提高标准,凡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的,人均收入在400元以内的都可以纳入住房保障。

  据统计,兰州目前纳入住房保障的居民大约有2.4万户,已经开工建设的廉租房有一万多套,最终将实现80%以上符合条件的居民都能住进廉租房。

  孙建中说,兰州市今年就有3000套廉租住房纳入实物配租,住房分配对象的审查、审核工作已经启动。“预计到2011年底,兰州市建设的13000多套廉租住房将全部竣工纳入分配。”

  夹心层住房

  建双限房解决问题

  随着近年一系列楼市调控措施的陆续出台,不符合购买保障房条件又买不起商品房的人群———“夹心层”陡然增多。如何解决这些人的住房问题,兰州瞄准了“双限房”。

  何谓“双限房”,就是政府有条件供应的中低价房,双限即限户型、限房价。

  兰州去年规划了三个项目,将建设住房1285套、10万平方米。今后5年,每年还将争取建设30万平方米。

  “大约有三、四成的居民属于夹心层。”孙建中说,兰州的房价,只要地段稍好的商品房,一般就要上7000元,对于夹心层来说,购买商品房的负担太重。

  孙建中说,双限房面积限定在90平方米—120平方米,发售对象将由相关部门确定,对于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价格问题,目前兰州多家行政主管部门正在制定细则。

  配建廉租房

  避免形成“贫民窟”

  “兰州的廉租房都是配建的,所以廉租房小区里的配套和环境都还不错。”马世杰老人所在的小区,记者发现既有经济适用房也有廉租房,还有普通商品房。

  兰州区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负责人说,在规划两类保障性住房时,兰州全部采用了“配建”的方式,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在一个小区。

  “这种模式,不会形成贫民窟。”孙建中说,廉租房的居住人员都是经济条件非常差的,如果专门建廉租房小区,全部集聚在一起,容易滋生负面情绪,采取配建模式,有利于和谐社区建设。

  “兰州采取三级审核和三级公示制度来防止有钱人钻空子。”孙建中说,以廉租房为例,要想申请公租房必须走以下程序:

  首先,由申报者向社区申请,社区进行审核后,符合条件的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上报街道;街道审核后再上报区和市,再经过这两级的审核和公示,符合条件的,方能实施保障。

  城市发展

  需要智慧和远见

  早上7点起床,去品尝闻名天下的兰州拉面,味道确实霸道。

  夏日的兰州,天气闷热,阳光火辣辣的。

  兰州城不大,街道狭窄,破旧的房屋比比皆是,城市边缘的山坡上,20年前种下的植被依然没有长很高。

  兰州城是拥挤的,但是兰州官员是聪明的,在有限的土地供应中,挤牙膏式地发展保障性住房,这需要智慧和远见。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几次大移民,让兰州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气质和它博大的包容性。各路文化在这里交汇,孕育出了敦煌文化这一朵奇葩。

  兰州,是一个包容的城市,所以兰州人常对朋友说,到了兰州别怕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感觉。

  本报特派

  记者 周睿

  甘肃报道

  记者手记》》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