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用沦陷背景下的“五常香米”事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5日09:31  东方早报

  市场上鼎鼎大名的黑龙江“五常香米”,绝大部分竟然是“杂牌米+香精”熏出来的。据报道,1公斤香精能让10吨普通米变“香”。不仅原产地和外地的大米加工厂在造假,甚至稻农也在掺假。知情人透露,五常市每年向全国各地销售的所谓五常米近1000万吨,远远高出了每年80万吨的产量。

  央视记者在暗访过程中发现,从业人员的态度令人震惊,“在他们眼中,造假行为都是正常的……没有人觉得自己的行为有问题”。这样一幅造假景象,表征出信用二字已经不名一文。当然,口诛笔伐市场无良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事实上,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和社会信用成色的打磨,应该是一个由上而下的导向过程。

  但揆诸现实,一系列事件上都暴露出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丧失,即使不用接二连三的公共事件来佐证,仅仅局限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政府有关部门的信用也需要被追问。譬如,今年3月份,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发布消息称,“问题乳粉已全部采取高温焚烧、垃圾填埋等方式予以销毁,未发现流入市场”。但进入7月后,吉林、甘肃和青海等地,先后查出三聚氰胺严重超标奶粉。食品安全整顿和监管的信用,就这样逐渐流失。

  政府部门之外,则是诸多垄断企业和强势行业的信用颓败。

  既然有关方面不把守信当成一回事,并且依然左右逢源如鱼得水,那么落到粮油批发市场这样的集散地,造假焉能有顾忌?!

  河北石家庄 王艳明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