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福寿沟映照出城市的“现代化漏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5日13:34  国际在线

  

福寿沟映照出城市的“现代化漏洞”

  7月9日,市政工作人员检查福寿沟

  

福寿沟映照出城市的“现代化漏洞”

  光绪年间福寿沟图

  7月1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6月21日,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此时,离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诸多城市却惨遭水浸,有的还被市民冠上“东方威尼斯”的绰号。一时间,效率低下、吞吐不灵的城市排水系统成了众矢之的。这一切的不同,都源于赣州市至今发挥作用的,以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至今,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有专家评价,以现在集水区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也不会发生内涝,“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赞叹”。

  北宋的“福寿沟”之所以至今仍在发挥积极的泄洪功能,得益于主政者的独特、和谐的城市观,“福寿沟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城市就应该为群众提供安全、放心、稳定、愉悦的生活和生存环境。各级政府就应该将泄洪能力之类的事情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放在民生的重要高度,认真解决。在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让城市成为群众的安全屏障,让群众心有所依,无比信赖。正因为这样,北宋的那位赣州主政者刘彝,才花大力气修了“福寿沟”,用心良苦,高瞻远瞩,注重和谐,创造了流传千古的“神话”。上海世博会的理念是“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莎士比亚也说过“城市即人”, 原来,古人早就做到了这一点,值得敬仰。

  可看看当下的城市的防洪系统,真的连古人都比不上啊。就连特大城市北京、广州遇到暴雨,都经常出现“水上威尼斯”现象,其他中小城市的泄洪能力就更值得怀疑了。很多城市外在漂亮,街道宽敞,可一遇到暴风雨,顿时成了“一片瘫软”。所有的漂亮都淹没了,所有的漂亮变得一片污垢。这种“漫灌”、“一片汪洋”不仅给城市带来了形象损失,也给群众带来了直接经济损失,比如有的群众的小汽车被泡坏了等。如果城市的华美和靓丽缺乏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城市硬件配套设施的支持,缺乏泄洪系统等的支持,缺乏和谐远见的城市规划指导思想的支撑,这种所谓的华美其实就是昙花一现、舍本逐末、经不起推敲啊。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的城市太注重外在发展而忽略了细节完善,换言之,别看楼那么高,背后却存在着“现代化漏洞”。用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袁晓勐博士的话说就是,“目前,部分城市的规划体制、城市规划队伍、城市规划理念等还带有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普遍表现为重生产、轻生活,重收益、轻环境,重短期、轻长期、重地面、轻地下,遇到城市灾害也就束手无策。”

  更有甚者,这些年,不少城市筹划向国际大都市跨越,“全国2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就有183个曾经提出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设想”,既拉动了GDP的发展,又让城市形象得到了提升。通过城市进程大捞政治资本,强力推行物化崇拜,至于这种舍本逐末的发展能否为民生带来看得见的实惠,是否考虑到了都市发展细节和远景效应,是否能带来立竿见影的社会效应和便民效应,就少有人过问了。

  暂时的决策失误,还可以原谅;如果屡屡失误,就应该受到问责。就说城市泄洪能力的不足吧,媒体已经多次报道,很多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改善。可效果总是不够理想。因为这些改善总停留在修修补补状态,未能彻底从指导思想上确立“城市发展为市民”的方向,未能将人本意识、民本意识、便民意识放在城市发展的首位,这是值得警醒的。

  我们应该学学北宋的那位领导人刘彝,城市发展仅仅考虑辉煌和面子是不行的,更要和人本观念融合起来,让群众的生活愿望成为城市发展的指导性方向,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融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每个人都能够有时间来享受生活”的终极目标,为城市留下幸福、和谐。 (刘克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