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河南民间艺术,世博会上真叫炫!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5日16:04  大河网

  □特派记者 郑松波 文 白周峰 图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俗的也是世界的!世博会河南活动周上,河南的民间艺术引起各方极大反响。这些河南土生土长的民俗艺术,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在世界上叫响。这次世博会河南活动周,许多河南民间艺术都是从国外刚刚展出回来,自然也受到世博游客们的青睐。

  尽管如此,参加世博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和艺术家们仍然不遗余力地宣传着河南民间艺术,希望得到每一位参观者的喜欢和认可。

  开封汴绣:

  绣画《清明上河图》成主角

  因为年纪原因,74岁的开封汴绣传承人王素华女士并没有来到世博会现场。但她的作品一露面就备受参观者的喜爱。

  在宝钢的大舞台传习区外,几张长桌拼起来,才勉强将绣画《清明上河图》摆下。这幅作品长525厘米,高24.8厘米。王素华的徒弟们在其表面覆盖了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

  “这就是传说中的汴绣啊,好精美啊!”宁波的参观者刘先生感叹说,“你们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图可是出了大名了,中国馆里有,河南馆里有,现在又有汴绣作品,现在恐怕全世界都知道了!”

  与《清明上河图》相比,其他展出的汴绣作品就没有那么“舒展”了。比如《韩熙载夜宴图》,长335.5厘米,高28.7厘米;《水浒人物一百单八将》长610厘米,高50厘米;《百鸟朝凤图》长1050厘米,高50厘米,这些作品只能半卷着,展出最精彩的部分。许多参观者想一睹全貌,但受到场地限制,都被婉拒了。

  据王素华的徒弟介绍,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作品,要十几个绣工,花费三四个月才能完成,平时售价都在20万以上。展出的这幅有好几个上海人要买,但她们拒绝了:“这次我们主要目的就是宣传河南的民间艺术,不是来挣钱的。”

  朱仙镇年画:

  参观者现场亲手印年画

  上午9时许,记者赶到传习区时,正好看到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任鹤林拿着一副扑克在给参观者讲解什么是木版年画。他手中的扑克上都印着朱仙镇木版年画。任鹤林说:“刚才还有个女孩要跟我学呢,我只能给她讲讲河南的木版年画是怎么回事。”

  这次来世博会,任鹤林和他的助手一共带来两块年画模板,一块是明版包公像,一块是清版钟馗像。他们在现场表演了刻板和印制年画。许多参观者还在现场亲手印制了属于自己的年画。

  任鹤林告诉记者,河南年画粗犷、写意,表现的是一种阳刚之美,在用色方面,采用大红、大绿,视觉冲击力非常强。据他研究,在民国时期,年画艺术遍布河南,灵宝、偃师、新乡、滑县、获嘉、商丘、周口等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年画艺术,而且制作工艺也传播到省外。

  “许多参观者很喜欢咱河南的年画。”他说,“许多上海人和台湾人到我这里创作、购买和收藏年画。希望通过这次展出,把我们河南的年画艺术推广开来!”

  戏剧人物造像:不是玩偶那么简单

  一位上海小姑娘已经连续来李平安的展位三次了,她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沪剧演员,她每次都是冲着李平安的戏曲人物造像来的。她想买下送给她的爷爷和爸爸。

  李平安的戏曲人物造像造型精美,但更令人称绝的是,他的戏曲人物造型,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戏曲演员穿戴什么,他一样都不少。

  以《古城会》中的关羽为例,勾红整脸,里面穿水衣、黄彩裤、带护领,外穿盔甲,垂忠孝带,挂长黑三髯,扎绿缎盘金软靠,穿绿虎头厚底靴,持镂空青龙偃月刀。

  李平安说:“我一直不愿意别人称我的作品是戏偶,我塑造的其实是戏剧里的人物,它们有表情、有动作,比如关羽读《春秋》时是眯着眼睛的;而他发怒时,要杀人时,眼睛是睁开的。还有,我的人物从勾脸到穿戴,与真人一般无二。”

  来世博会,李平安一共带来了十几件精品戏曲人物造像,包括穆桂英、孟良、焦赞、关羽、张飞、林冲、唐成、包拯等。这些作品曾随他到过欧洲、台湾等地展出。

  为了参加世博会,他这次又赶制了八件关羽造像,全部用樟木箱盛装,在现场重新穿戴组合。

  李平安的作品受到了上海市领导的高度赞赏,在参观时,他们直夸“太精美了”!

  “过去我的作品从来没有卖过!”对待自己的作品像孩子一样的李平安说,“可我决定在世博会上出售我的作品。那个小女孩已经来三次了,她说还要带她的爷爷和爸爸来,如果我们真是有缘人,他们会成为我作品的第一个买家!”

  平乐牡丹画:世博会上只送不卖

  昨日上午,河南馆出口处人山人海,拥挤不动。三位来自洛阳平乐的牡丹画女画家在挥毫泼墨,一幅幅牡丹画从她们手中诞生,然后迅速被参观者领走。

  63岁的郭亚桃画得满头大汗,湿湿的头发贴在前额。“我们只送不卖,就是为了宣传我们平乐的牡丹画,这也是在宣传我们的洛阳牡丹!”

  这时,村长郭玉灿跑来叫她们:“赶紧收拾一下,上海电视台叫咱去做节目呢!”

  在宝钢大舞台的传习区,中国牡丹画第一村平乐牡丹画院院长郭肖伟和平乐书画院副院长郭泰森在现场作画,许多参观者围在周围,静静地看着。许多人问他们卖不卖,他俩都摇摇头:“在世博会河南周上,我们只宣传,不销售。”

  但在世博会场外,平乐的牡丹画已经是名扬四海,而且为平乐人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他们创作的3.6米×1.6米的牡丹画《国色百富》已经被新西兰国会收藏,此外还远销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牡丹画每年能带来上千万元的收入。

  郭玉灿介绍说,现在平乐成立了洛阳平乐牡丹画有限公司,实现了产销一条龙。“批量生产会不会影响牡丹画的艺术含量呢?”记者问。他说:“我们聘请了省、市书画院和美协的画家对我们公司的作者进行定级,分三等六级。等级越高,作品的价格就越贵。郭肖伟和郭泰森要对公司画家的作品进行质量把关,公司还经常聘请一些知名画家指导技艺,质量一定不会出现问题。”

  除了这些,洛阳唐三彩、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民权虎画、开封官瓷、禹州钧瓷、镇平玉雕、滑县绢艺无一不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河南的民间艺术大师们或现场表演工艺制作,或将自己的艺术印成扑克,或免费赠送作品,通过多种方式尽力传播着河南民间艺术的种子!

  溜冰踩高跷拉烩面

  踩鸡蛋气球上切肉

  河南厨师技惊世博

  看着厨师在一个吹大了的气球上切肉丝,台下的观众有的睁大了眼睛,有的则捂上耳朵,似乎是怕气球爆掉!河南厨师们正通过绝门功夫来告诉世博会的游客们:豫厨绝艺在身,豫菜绝对够味!

  昨日上午10时许,宝钢大舞台小演出区的舞台上,中华(阿五)厨艺绝技表演团正在台上表演,一名厨师正在一个气球上切肉丝,而气球下面还垫着三个铁钉。厨师神色平静,下手没有一点犹豫,一条条粗细均匀的肉丝被切了下来。

  厨师表演完毕,将肉丝举过头顶展示,气球也毫发无损时,台下顿时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

  “我们全家都比较喜欢吃河南菜,因为我的祖父就是河南人!”来自宝岛台湾的刘女士看完表演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来世博会专门吃了烩面和水饺,可很遗憾,没喝到胡辣汤!”

  表演厨师来自河南的中华(阿五)厨艺绝技表演团,该团成立于2007年7月,是中国第一个专业烹饪绝技表演团队,由30余位“身怀厨艺绝技”的烹饪大师组成,先后在国内外多次重大活动中表演,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该团表演项目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如脚踩鸡蛋钢针气球上切肉丝、蒙眼切豆腐丝穿针、果蔬演奏、溜冰花样烩面、背手包包子、无墩切肉等,每一项厨艺绝技都融入了烹饪和艺术的元素,展示了中国烹饪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

  踩着灯泡、刀山、鸡蛋等切肉丝,是厨师张军的拿手绝活。“这是不是得会点轻功啊?”记者问。

  张军哈哈大笑:“很多人都这样认为,其实不需要。关键是找准着力点,掌握身体平衡,然后在切肉时掌握好力度,只要不破坏这个平衡,就可以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张军练这门功夫练了十几年,踩碎了几十筐鸡蛋,每筐有三四百个,踩碎的灯泡更是不计其数,练踩刀山时还把脚割伤过,留下了许多疤痕。

  “去年在澳门表演的时候,我是第一次在观众身上切肉丝,当时虽然心里有底,但还有点紧张,毕竟是在一个陌生人身上表演。成功后再表演就更有信心了。”河南烹饪大师、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陈铁林向记者讲述了自己是如何练就拿人身体当切菜板的绝招的:“刚开始时在肉皮上练,练好了再在自己身上练,然后再在徒弟身上练。练这个不容易,反正我是没少挨割!”他的无墩切肉绝技还很有历史,因为无墩切肉始自唐代洛阳,至北宋汴京已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这是河南厨师特有的刀工绝活。

  一家饭店的行政总厨谢东轩看上去很年轻,但他的绝技也练了十年。他的绝技是拉烩面。什么,拉烩面,这谁不会啊?的确,拉烩面会的人很多,但一边溜冰、踩高跷、跳街舞或者骑滑轮车,一边拉烩面,而且还能玩出“顺手牵羊”、“蛟龙出海”、“五彩缤纷”等让人眼花缭乱的花样,这可不是谁都会的。“小时候,我是村里高跷队的,有基础!我自己有这个想法,再加上别人的创意,就越练越喜欢!”

  表演一根面的焦永停最近正在琢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事。一根面由一手固定面,另一手不断甩出,一直将面甩完为止,甩出的面保持粗细均匀,连绵不断,宛如一条银龙在空中飞舞。“如果要申请吉尼斯纪录,那得甩多长呢?”记者问他。焦永停说:“有多少面我就能甩多长。如果申请吉尼斯纪录我想最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甩出最长的面,这样好比一些。所以我不仅要甩得长,而且要甩得快,在这两个方面我都很有信心!”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