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百姓疾苦 感同身受方能执政为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01:56  红网-潇湘晨报

  选派新任或后备年轻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正在成为官员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梯,不独湖南的浏阳、桃源,而是遍及全国31个省市区以及中央国家机关。

  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党定下的大计,而信访则已被公认为是“体察民情”的重要窗口。处于社会变革转型期,又逢仍陷两难境地的全球金融危机,各种矛盾纠结交织,在制度化层面构建一个年轻干部与基层群众沟通的常态化渠道,动态把握社情民意,纾解社会矛盾,为民排忧解难,不知是否是各地组织部门纷纷推出上述措施的深意。

  事实上,小小的信访窗口,虽说大多是民生问题,却不仅承担了一种政治参与功能,即公民通过给国家有关机关写信或走访反映社情民意,而且成为重要的权利救济渠道,作为司法救济程序的补充,信访通过中国特色的行政方式来解决纠纷和实现公民的权利救济。

  照理,基层政府部门最接近一线,也最便于与群众沟通、解决问题,但许多问题却偏偏要捅到高处才能解决,显系反常。固然有体制变革遗留的历史原因以及诸多复杂的利益纠葛,基层往往无从措手;但深层原因仍管窥出当下某些官员的“官僚”面貌,或敷衍或推诿或扯皮,结果是“事情不搞大不解决,问题不批示不解决”,不仅伤害老百姓感情,也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更使政府信誉降低。

  密切联系群众本系我党的法宝之一。尽管年轻干部确有基层经验少的客观一面,但“信访锻炼”之举的背后,却是部分领导干部日趋脱离群众的事实,个别干部在异化的政绩考核指挥棒下,一心只想着干“大事”,搞大项目,不屑于纠缠事关民生的所谓“小事”。

  选派年轻干部挂职信访部门,确实使他们丰富了群众工作经验,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处理解决矛盾的能力。但话说回来,接访毕竟是被动等待。作为以民为本的政府,要真正做到执政为民,更应注重干部的下访,到基层,到民众中去,上门了解民情,及时掌握社会变革带来的新问题、新动向,将矛盾消解于萌芽状态,而不是坐等问题成堆。

  更关键的是,这些未来将会主政一方的年轻干部,在接访或者下访的过程中,能不能对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学会“换位思考”,也许,这才是他们日后是否真正能够做到执政为民的心理门槛。

  本报记者肖世峰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