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做“OUT”的检察长

  □“我这个人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自认为比较能跟上时代,人老是自然规律,但思想不能老。

  □凭借着他那“一指禅”功夫,东晓钟硬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把自己的文稿敲打成了电子版,全院干警都“震”了,不要说五体投地,六体投地的心都有了。

  □“检察官这个职业,一定要有付出,要时刻为别人、为国家的利益着想,首先要做一个好人,人的一些坦诚、宽容的基本素质必须具备。”

  □讯问结束后,李某在被带出提讯室的一瞬,回头看了东晓钟一眼,嘴里嘟囔着:“这老头子还真挺厉害的。”

  □“我是一个特别爱才的人。一个群体,有了人才,才能打硬仗。她有潜力,必须给她创造一个舞台。她自己感到没信心的时候,我有义务推她一把。”

  《明朝那些事儿》已经出了第七部,东晓钟最近一口气读完了六部,这位北京市通州区检察院的“一把手”,在细细品读为帅之道后感慨:“如果拿海瑞和张居正相比,海瑞的精神值得学习,但我更崇拜张居正。”

  400多年前,平民出身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饬朝纲,推行一条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获生机。“张居正改革的决心让我钦佩。为官,一定要给后人留点什么,没有锐意的改革和创新,何来发展?”今年58岁的东晓钟,脑海里改革创新这根弦,一刻都没有松过。

  “我这个人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自认为比较能跟上时代,人老是自然规律,但思想不能老。我可不愿做一个‘out’的检察长!”当东晓钟脱口而出如此之“潮”的词汇时,前去采访的我们,并不感到意外。从眼下最热闹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到风靡全球的“微博”、“ipad”,你会发现,和东晓钟聊起这些流行话题,没有丝毫障碍。

  东晓钟的“一指禅”

  于光伟在院里反贪局办公室已经工作了10年。聊起东晓钟,她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有段时间,我们发现东检跟大伙唠家常的时间少了,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的时候多了,刚开始大家很纳闷,后来才发现,他是在自己悄悄地练习用键盘打字。”原来,当时正值检察机关内部开始推行网上办公,已经50多岁的东晓钟深感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偷偷”地下起了功夫。

  看到年龄如自己父亲一般大的老检察长费力地在键盘上敲击,于光伟忍不住劝东晓钟:“您是检察长,有什么需要打的东西,就让我们来吧,您自己还费这么大劲儿干什么呀?”东晓钟回答:“不行啊,我没赶上你们的好时候,虽然现在学起来费劲,但不练就永远不会,慢慢来吧。你看,我现在不是比前一阵子熟练多了嘛!”东晓钟边说着,边把两只手伸出来,各用一根手指,在键盘上既不灵活又不协调地敲击起来。日子久了,东晓钟的“一指禅”功夫也就在通州区检察院流传开来了。

  2009年,全院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东晓钟不但亲自动笔撰写了1万多字的文章,而且凭借着他那“一指禅”功夫,硬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把自己的文稿敲打成了电子版。于光伟说,“当时全院干警都‘震’了,不要说五体投地,六体投地的心都有了。”

  学会了打字的东晓钟,对网络越发关注,经常光顾各大论坛、博客,并发表见解。或许是网络为工作带来了新灵感,2009年12月10日,在东晓钟的邀请下,来自国内著名博客网站——博联社的12名博友走进了通州区检察院。东晓钟亲自陪同博友们参观院里的提讯室、大要案侦查指挥中心等办公场所,并详解检察机关的职能和工作方法。

  “不论是检察院的干警,还是网民博友,尽管彼此是第一次见面,但大家丝毫没有陌生的感觉,也没有因职业和年龄的不同而拘束,在(检察机关)这么一个重要的部门,有这么一批可爱、正直、阳光,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是我未曾料到的。”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的张雪松博士到通州区检察院参观后在自己的博客中如是说。

  他的眼圈红了

  1969年,内蒙古建设兵团赴京招兵。16岁的东晓钟同其他满怀豪情壮志的知青们一起,踏上北上的列车,来到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东晓钟说,是那里培养了他纯粹的信仰,一种无畏的精神和严肃的社会责任感。10年的知青生活,让东晓钟上了一次人生大学,带给他的是一门书本上学不到的心灵必修课,对他的一生有着深刻的影响。

  东晓钟清楚地记得他在连队当指导员时发生的一件事。“山区种地要靠山洪浇地,如果要浇地就要打一个大坝出来。有一次我们的一个排的女生路过大坝,正好发现大坝已经被洪水冲了个大口子,这时她们奋不顾身地往水里跳,最后有两个同志牺牲了。这事对我有极大的震撼。前年我路过内蒙古,还专门到她们的墓地献了花,”说到这,东晓钟眼圈红了,“那时的人都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但现在的人们大都会先为自己考虑,当然也不能说这样的观念就不对,但是人人都为自己着想后果是很可怕的。比如检察官这个职业,一定要有付出,要时刻为别人、为国家的利益着想,首先要做一个好人,人的一些坦诚、宽容的基本素质必须具备。”

  正是带着无私奉献和为别人着想的品质,东晓钟带着200多名知青战天斗地,最后返城时他让大家先走,而自己,却最后一个离开。

  1978年,东晓钟回到北京,考进了东城区检察院。进了检察院,为了弥补自己在法律上的空白,他备考当时北京唯一的一所法律夜大。“2000多人报名,只录取150人,玩命地补。”最后的结果自是天道酬勤。

  从书记员到检察员再到副检察长,在东城检察院的22年里,东晓钟说他已数不清办了多少件案子,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经济科办理的几件大案,37岁的东晓钟当时已经挑起了经济科的重担,带领全科20多个人,查办了“钢铁大王”管志城、“煤炭大王”郭子文等一系列在全国有影响的大要案。

  “办管志城案子前,我们从来没有过办这么大案子的经验。带着两个副科长,一个内勤,指挥着下面六个办案组。平均每天睡两个小时,记得有个叫曹胡来的小伙子,一个多月没怎么睡觉,衣服变味,脸变色,走路直打晃,我这心里真不是滋味。还有当时一个干警的家人出了车祸,家里给他发了三封电报,他都瞒着院里,只是不想给院里添麻烦……”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群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检察官,才成就了东城区检察院经济科这个光荣的集体,成为全国政法系统学习的典范。东晓钟说:“他们每个人都比我强,我只需考虑怎么把这些强大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况且侦查这些大案的主要指挥人也不是我,不能把功劳都安在我头上。”

  这老头还挺厉害

  办案子的确是东晓钟的强项,即使当了“一把手”以后,他也会偶尔展露,一试身手。

  有次,东晓钟决定让公诉一处给他挑一件案子办。助理检察员曾志豪将一起“精挑细选”的案件报到东晓钟案头。他翻了几页卷宗,眉头便皱了起来。不是因为案件太复杂,而是案情太简单了。

  “检察长带头办案不是走过场,不但要真办而且要办有挑战性的案件。你们处里最近有没有棘手的案子?”东晓钟板起脸来问道。

  曾志豪告诉他,处里刚刚接手一起盗窃案,犯罪嫌疑人手法特殊且拒不认罪,大家都觉得头疼。

  “好,就这个了。”东晓钟来了兴致。这是一起团伙盗窃案,四名作案者有两人在逃,被抓获的两人中,一人是负责开车、望风的从犯,而主要实施盗窃行为的李某对他的盗窃行为矢口否认。

  仔细阅卷后,东晓钟下了命令:“小曾,你尽快帮我安排一次提讯,我要讯问李某。”

  这下子,曾志豪为难了,他没想到检察长会亲自去提讯犯罪嫌疑人。

  “东检,有什么需要问的您列一个讯问提纲,由承办人帮助问问就行了。”

  “我就是这起案件的承办人,必须亲自去办。”东晓钟回答得斩钉截铁。

  在提讯室里,李某仍然显得十分嚣张,他知道自己的同伙都跑了,凭借着检察机关手里的证据,未必能够将他送上法庭。

  在两个小时的提讯过程中,面对一直装聋作哑的李某,曾志豪发现东晓钟始终保持着一种冷静。“东检讯问的时候,从来没有声色俱厉过,而是一环套一环的递进式讯问,直到嫌疑人自己露出马脚。”

  最终,东晓钟从李某暂住地缴获的几根废弃的汽车油路管打开了突破口。

  “这几根油路管是干什么用的?”“捡回来准备卖钱的。”

  “卖钱?那你为什么还要把这些油路管剪成小段?”

  “这个……剪短了好装,拎到收费站方便。”

  “那为什么还要磨成尖头,不怕把袋子扎几个窟窿?”

  “我喜欢这样,你管不着吧!”

  “我们在几名事主的车胎上,也发现了同样的特制铜钉,你说说看还有谁和你有同样的爱好?”

  李某沉默了……

  此时,他也只有用沉默才能对抗东晓钟犀利的讯问。

  讯问结束后,李某在被带出提讯室的一瞬,回头看了东晓钟一眼,嘴里嘟囔着:“这老头子还真挺厉害的。”

  知人善用是帅才

  清朝的叶燮在《原诗·外篇上》中描述韩愈说:“嫉恶甚严,爱才若渴。”这一点,在东晓钟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连他自己都说:“我是一个特别爱才的人。一个群体,有了人才,才能打硬仗。”东晓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发掘人才的眼光独到而犀利,发掘出一个人才,东晓钟就像获得一件原始的珍宝,而创造条件,让珍宝打磨成才,就好比完成了一件满意的作品。

  通州区检察院的李铮是“全国检察机关十佳侦查监督办案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她说,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被东晓钟“逼”出来的。

  2007年2月,李铮通过竞争上岗,来到侦查监督处任副处长。恰巧,当年8月份,北京市检察机关就举行了第一届侦查监督办案能手竞赛。

  “那年,我已经37岁了,又不是法律专业科班出身,处里有不少法律专业的研究生,当时特别没信心。”李铮对当初的思想顾虑直言不讳。

  “李铮必须去。”当看到报上来的参赛名单中没有李铮时,东晓钟就说了这简单的五个字。消息传回处里,李铮感到了莫大的压力。“我刚到这个新处室只有半年,业务才刚刚熟悉,怎么能担当起这个重任呢?”于是,李铮和东晓钟之间进行了一次深谈,她将自己的顾虑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她所信任的检察长,希望领导能够改变决定。

  东晓钟听了后,很明确地告诉她:“我信任你,你一定能行,一定要为咱们郊区院争光!”

  李铮深知,这是东晓钟给自己的鼓励,同时也是一种压力。她所能做到的就是拼命、拼命、再拼命了。

  在正式比赛的那天,其他参赛单位都是由主管副检察长或侦查监督处处长列席旁听,而李铮在听众席上发现了东晓钟熟悉的身影,这给李铮带来了莫大的力量。最终,李铮以北京市检察机关第二名的成绩跻身全国决赛,并以全国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荣获“全国检察机关十佳侦查监督办案能手”称号。

  事情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当我们问东晓钟,为什么这么看好李铮参赛时,他说:“我当时就是觉得,她有潜力,必须给她创造一个舞台。她自己感到没信心的时候,我有义务推她一把。”能征善战,是将才;知人善任,是帅才。

  近几年,随着北京市委把通州定位为国际新城,东晓钟招募人才的眼光也开始具备了国际视野。如今,通州区检察院150人中一半以上都具有学士学位,2001年之后进入院里的,都是研究生。这几天,院里新招录的9名应届毕业生又到位了,韩燕平就是其中一个。小韩说她第一天来报道时有位特别温和的长者亲切地询问他们近况,她说一切都好,只是几个女生在外面住宿有些不大安全。谁成想,没过两天,院里就想方设法给她们腾出了几间屋子做宿舍。

  小韩过后才知道,那位和蔼可亲的长者,竟是院里的“老A”。

  《明朝那些事儿》里有句话说得好: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