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世博一线啃科技“硬骨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06:35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章迪思

  如果你去过世博园区,可能不会“参观”到这些细节:电子围栏,保障着5.28平方公里园区的安全;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确保每日四五十万游客吃得放心;“电子鼻”,更是让不法之徒闻风丧胆……这些成果虽然 “不起眼”,却是全市科技系统党员和科研人员智慧的结晶。

  科技支撑世博,既体现于有形的展品、技术中,也蕴含在无形的配套保障、智力服务中。在困难最多的第一线,总有上海科技系统党员身先士卒的身影……

  人均月加班150小时

  世博会安保工作至关重要,每天场馆开放前,安保人员都要对场馆内外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没有可疑物品。上百套电子探测装置和复合探雷器,就是安保人员手中的利器。你可知道,这些生产周期原本在半年左右的检测装置,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党员的拼搏下,仅用两个多月就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五十所制造部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张杰英回忆,他们接到为世博生产安检设备的任务,是今年元旦前后的事情。两种型号、两百多套,要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难度可想而知。五十所的党员带头,接下了这根“硬骨头”。

  这两套产品是五十所的自主研发成果,从前端的技术开发到后期生产,涉及许多环节,都需要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在党员带领下,项目组全体成员脑子里上紧“发条”。为了抓紧项目进度,负责前道工序的同志主动利用凌晨时间加班,给后道工序留出时间。在一个多月的产品调试中,项目组成员人均加班150小时以上,相当于一个月上了两个月的班。最终,233套安检设备比计划提前5天交付使用。

  顾“小家”更顾“大家”

  世博会上,不少场馆采用了先进的展示技术和展示理念,对馆内讲解人员也提出了全新挑战。上海科技馆作为上海科普教育基地的一张 “名片”,在展馆展示设计、讲解服务等方面可为世博提供无形支撑,不少世博参展方都希望科技馆的“前辈”们能来世博园传经送宝。与此同时,世博效应也给科技馆自身带来了大客流挑战,如何兼顾世博“大家”和科技馆“小家”,成为摆在科技馆党员面前的一道题。

  作为中国馆副馆长的钱之广,常常在媒体上娓娓讲述中国馆的诸多亮点。很少有人知道钱之广自己的“故事”:参与世博前,他是上海科技馆党委副书记,任职多年,驾轻就熟。而世博工作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面对朋友善意的提醒,钱之广的回答很简单:“党员就应该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今年年初,世博会太空家园馆邀请科技馆为其培训工作人员。 (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正逢春节黄金周,科技馆自身人手紧张,但馆党委经过反复斟酌,还是决定派出一支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队伍进行支援,同时还对相关人员做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最终,在这批骨干的“传帮带”下,一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成了太空家园馆的讲解员。

  因地制宜传播“世博科技”

  从2005年起,在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的牵头下,来自上海和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开展了“世博科技”专项行动。在8年多的筹备时间里,越来越多上海人开始熟悉 “世博科技”。怎样让兄弟省市的观众接受“世博科技”理念,从而获得更好的观博体验?上海科技会展公司担此重任,成为在全国各地传播“世博科技”的使者。

  哈尔滨是“世博科技”全国巡展的首站,会展公司派出全由党员组成的项目组,力争巡展“开门红”。时值春运高峰,项目组主动请缨“押镖”,用专人跟车的方式,确保87件展品顺利运抵。

  为了找到一块合适的展览场地,项目组的4位党员在冰天雪地里跑了整整一天,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篮球场,并承诺业主,绝不在地板上钉钉子、粘地胶破坏场地。钉子和粘胶是搞会展最常用的两种工具,没有它们,如何布展?项目组开动脑筋,用2天2夜时间搭起了600平方米的展区,现场赶制的冰雕“海宝”,更是赢得哈尔滨市民的交口称赞。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