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抓住“阅读”就抓住了语文教育的“根”与“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07:45  深圳晚报

  

抓住“阅读”就抓住了语文教育的“根”与“魂”
学生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

  刘宪华,深圳宝安区黄田小学校长,《新语文主题阅读》读本主编。曾任吉林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吉林省科研型名校长,2003年作为特殊人才被深圳市引进。主要代表作品有《激发生命的力量》、《刘宪华教育思想演说》等。

  语文课时是有限的,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既把教材内容教好,又能有质量地进行课外阅读呢?宝安区黄田小学校长刘宪华认为,围绕一个主题总比漫无目的的泛读要好,为了配合主题阅读的教学需要,该校自编了两套与人教版通用教材同步的校本教材,形成了该校独有的“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

  那么,究竟什么是主题阅读,为什么要推行主题阅读,它带来什么样的实效?近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对黄田小学校长刘宪华进行了专访。

  “主题”好比阅读中的一根“藤”

  记者:什么是主题阅读?它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有何不同?

  刘宪华:主题阅读是把教材中的每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课文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教学。我们把这种教法叫做“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且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然而,当前学生真实的读书状况距离“课标”的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首先,很多老师只有“国家课程”的概念,而缺乏校本课程概念,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把教材当成是课程的全部,缺乏大语文、大教育、大文化的意识。其次,现行语文教材(人教版)每一学期只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只有四篇课文,这样一种状况自然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而另一方面,浩如烟海的名家名作,又让学生的阅读犹如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一座桥,让学生从教材出发,通过这座桥走向文化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继而进入人类文化的浩瀚大海。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精心编写了两套配教材,一套是《新语文主题阅读》,一套是《主题式·经典诵读》,形成了以人教版教材为主体,以上两本配套教材为辅的“一主两翼”的语文课程体系。

  在这种课程体系下进行的教学,就是用大语文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来指导。在相同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可以达到传统教法的4倍以上。

  “读什么书其实是一个比读不读更重要的问题”

  记者:从教学实践来看,主题阅读有何意义?

  刘宪华:读什么书其实是一个比读不读更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儿童并不是缺少阅读,而是缺少“有主题的阅读”。

  在我看来,主题阅读是塑造心灵的阅读。因此,有主题的阅读就是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文章要以“激扬向上、自信人生”为基调。二是以“真”为第一要义。真者善也,真者美也,真的文章,真的文字一定能从某一方面拨动儿童的心弦,使文字同儿童情感、心灵对接,那种从内心里释放出的真的力量不是摇旗呐喊、声嘶力竭能相比的。

  有丰富主题的阅读可以充分弥补儿童生活经验的缺乏。儿童缺少的生活和写作资源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来弥补。对于少不经事的儿童,书籍就是一部丰富的生活史,有主题的阅读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写作。要知道习作技巧不是总结出来的,而是在阅读中一点点熏染习得的,一个丧失阅读兴趣的孩子也必然很难产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抓住阅读就抓住了语文的根,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的“主题阅读”正是要努力抓住语文教育的“根”与“魂”。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