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培育法治文化促进社会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07:52  法制日报

  张家成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实践证明,要想真正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抓好法治文化建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过去的3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我国司法工作成绩斐然,全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升,通过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治实践,全社会已经或者正在形成崇尚法治、努力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氛围,为国家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事业,乃至法治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为中国现代法治文化的建设开辟了处女地,尽管相对其他种类的文化,中国现在法治文化的建设还处于较为稚嫩的阶段,但毕竟我们已经或者正在起步阶段。

  我们的法治工作,只有上升到文化的层次,使之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才有可能自觉不自觉的渗透到我们每个公民的血液之中。由我们自觉不自觉的融入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才有可能把法治的思想、观念、精神、思维等渗透到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因此,提出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这是一个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时代性的课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对于如何进行法治文化建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继续深化普法教育。普法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工作,起着润物无声的基础性作用。法治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内含着反映人类文明的先进理念,这些理念要为广大市民所认同、掌握,就需要对他们进行传播、灌输和教育。只有通过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在加强对法律制度和规范的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影视、广播、报刊、网络、展览、宣传园地、教育基地、文艺演出、便民服务场所、法律服务热线、服务阵地等各种媒介多渠道、多方式对法治伦理和理念的灌输。使全体公民都能了解和认同法律制度、法律内容,进而自觉养成遵法、守法、敬法、护法的良好法治理念。我省沈阳市建设的法治长廊、大洼县开展的“点法下乡”等等,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烙下了深刻印象,取得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

  二是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研究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这是一个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时代性的课题,怎么个建设法,其首要任务是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研究工作,设计建设的框架明确工作的基本思路,明确法治文化,重点研究法治文化的概念、法治文化的基本特征、法治文化的主要功能、法治文化的构成体系以及法治文化的路径等等。

  三是要动员全民参与法治文化建设。建设社会法治文化,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使全体公民形成对法治理念的认同,使法治成为公民的文化共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针对当前法治实践中社会组织、公民参与不足和被动参与的现状,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扩大人们参与法治实践的渠道,增加公民参与法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体验法律的运转,体会法律的宗旨。另一方面,要多为公民提供表达法律实践体验的机会。例如,法治节目请人民代表谈参与立法的体会,请当事人讲讲诉讼的得失,这些内容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其正面的经验,容易被仿效,负面的教训,容易被吸取。

  四是要建章立制以保障法治文化建设顺利进行。要使法治文化能够尽快、高效地向前推进,还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和提供制度保障,建立科学合理、高效运作的工作机制、激励和竞争机制,并要有充足保障建设经费。

  (作者系辽宁省司法厅厅长、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