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文化建设上闯出一条新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08:35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讯(记者/蒲荔子)在30年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作为全国经济排头兵的广东,该如何实现比GDP数字更为深刻的人文跃升,为广东在中国现代转型中的优势地位、先行作用新添绵延后劲?今天,省委召开十届七次全会,将专题研究建设文化强省,并讨论出台《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省委全会专门探讨文化工作,规格之高,在广东省历史上少见。

  从大到强:广东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快车道

  “经济大省”能否成为“文化大省”,进而成为“文化强省”?广东用行动和事实,努力实现这一可能。自去年8月提出“建设文化强省”以来,广东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锐意创新,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快车道:2009年,广东文化产业逆势飘红,实现增加值2149亿元,连续第七年名列全国榜首;第六届文博会总成交额过千亿大关,创历史新纪录;今年九艺节一举夺得11个“文华奖”,占全国获奖剧目的1/6;广州大剧院、省博物馆新馆等一批文化新“地标”纷纷落成,周末去听讲座、逛博物馆、看戏正成为老广们追捧的新时尚,重视文化成为广东上上下下不言而喻的共识。

  如今,大步迈向“文化强省”的广东,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省级示范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集群等43个,初步形成较为完整、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文化产业体系。

  但产值高并不一定代表质量好,速度快也不一定代表影响久远。广东没有在自己的成绩簿上沾沾自喜,而是在优势中自我加压,在快速前行时停下来思考。广东各界意识到,他们必须回答这些问题:广东建设文化强省根基在哪里,软肋又在何处?如何提升广东整体文化形象?素以“低调务实”著称的广东人,在文化建设中如何处理好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务实与务虚的关系、长远与眼前的关系?继2003年提出“文化大省”战略之后,广东于去年推行“文化强省”战略,正是为了解决这些萦绕不去的难题,将广东在经济发展中承担的角色,转移到文化发展中来,在文化建设上闯出一条新路。

  从工具到价值:在文化建设上闯出一条新路

  这条新路,至少已经找到了方向:这个方向不再把文化作为经济的附庸,而是集合全社会的力量,让每一个人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最后达到文化成果全民共享。

  文化建设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和每一个公民投身其中。在此次省委全会召开的一个多月前,广东省委、省政府以罕见的力度,向社会各界多次发出“动员令”,诚邀各方力量,集思广益,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献计献策。

  “动员令”从5月起密集发出。5月,广东省借鉴“网络问政”的经验,向网友市民征集文化强省建设的“金点子”;6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分别与省内文化企业代表、文化官员以及红线女等文艺界知名人士举行三次座谈;6月17日,省长黄华华又专门听取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7月2日,汪洋与网友就建设文化强省举行座谈;6月28日以来,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林雄与黄天骥等8位文化名人对话,在本报推出《问策文化强省》系列报道;昨天,副省长雷于蓝又推出与陈小奇等4位文艺名家的对话。

  在密集的对话中,众多专家和网友都有一个共识,他们认为,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一字之差,内涵丰富。它表明,广东将既注重文化发展数量和规模,更注重文化发展的结构和质量;既注重文化生产能力,更注重文化创新能力;既强调发展速度,更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注重实力的增强,更注重科学体制机制的构建。

  这些简单的排比句所揭示的目标,远不是开一次省委全会就能达到。但正如省委书记汪洋所言:“一个健康的社会如果没有绚丽多彩的文化艺术,就像大自然没有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是无法存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在内的全面发展过程,省委全会在专题研究经济、政治、社会问题之后,首次专题研究文化建设,意味着广东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开始实现“四轮驱动”。

  本报推出特别报道《文化强省新发现》

  详见A15—A18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