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最高气温能精确预报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12:13  东方早报

  7月15日的《东方早报》评论版刊发了闵良臣的文章《“在37℃以上”是什么意思》,作者的疑问,一是有关部门是否统计每年夏天热死的人数,二是作者所在城市(郑州)的气象预报部门只预报气温在“在37℃以上”而没有精确预报。

  作为非专业人士,我想试着回答一下闵先生的疑问。

  关于有关部门是否统计每年夏天热死的人数的问题,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早在2007年8月,卫生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编制了《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预案规定,每年6月1日各地卫生部门启动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相关病例,每年9月30日终止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

  按照这样的规定,可以肯定,有关部门是有2008年和2009年两年因高温中暑而死亡的具体情况统计的。当然,有关部门掌握,并不表示相关数据会见诸媒体。原因是,预案只要求各地按时上报中暑事件,只提到各地应“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气象条件预报或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并没有提到是否会及时公布中暑人员的数字特别是中暑致死的数字。

  闵先生更愤怒的是其所在城市的气象预报部门只预报气温“在37℃以上”,却没有精确预报温度的动机。气象部门那么做的动机,我们不能随便瞎猜,但果真预报了最高温度,可信度又有多高呢?

  气象预报的难度,远超普通民众的想象。首先是长期预报难。基本上每年气象预报部门都会预测本年的高温天数,影响本地的台风个数。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到年底算账,总会发现偏差不小。其次是短期预报也不容易。其实,平时的气象预报,民众主要关注的是否下雨,只要是否下雨报准了就行。至于预报最高温度25℃,实际是27℃还是23℃,大概普通民众都能接受。

  但是到了夏天,最高温度成了焦点,因为37℃还是33℃,对人的感受是差距很大的,而且影响到高温补贴、停工、用电负荷、生病人数等等。但是气象预报部门的能力不会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而且按照常理来说,越是极端温度越难预测。这样看来,闵先生其所在城市气象预报部门预报的气温在“在37℃以上”,并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以7月15日的上海天气预报为例,早上5点预报的当天最高温度是28℃,结果当天11时,徐家汇气温升至29.0℃,立刻调整最高气温预测到32℃,相差6个小时,就有4℃的差距。

  还有就是,对于在室外工作的人员来说,夏季的最高温度是关注重点,但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夏季的最低温度才是更值得关注的,因为晚上的温度直接影响睡眠质量,毕竟不是每户人家都有能力和愿意开一整晚空调的。晚上热,才是最难熬的。

  上海 沈若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