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愿意为学术界积累一个案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6日12:13  东方早报

  朱学勤

  学术抄袭事件近年来之所以愈演愈烈,在我看来,不少与当事人及权威学术机构没有及时采取适当手段作出公开回应有关。许多高校、学术机构都已建立了学术委员会,调查学术规范问题、惩处“学奸”、维护教师及学校声誉、保持学术环境和学术尊严,正是这些机构的职责承担。我被指控,起于网络、传媒,但很想试一试,能否从传媒走向学术?虽“原告缺席”,作为“被告”,我希望走向学术“法庭”,要求“开庭审判”。维护学术尊严,应该是做,而不是说。

  现在复旦大学将启动学术调查,我只需配合调查,随叫随到,平心静气地等待他们做出仲裁。

  既然将问题交由学术机构调查仲裁,当然也会做好另一种心理准备。一旦出现不利于我的结论,坦然接受。用不着母校通知,自动交出当年得来不易的博士学位证书,把它留在母校校史室里,警戒后人。随后,上海大学会重新考量我的教授、博导头衔,因为它们是依据我的博士学位才获得的职业资格。国内至今很少有因为学术规范问题受惩戒而自动辞职者,自尊心会驱使我做这样的选择,我受不了同行尤其是学生印在我背脊的白眼,留在这里“混”。

  被指控“剽窃、抄袭”,当然要反驳。但要面对“原告”指出的基本事实说话,而不是离开事实,放纵文学想象。并不是“阴谋论”需要勇气,恰恰相反,朴素地接受这个世界是朴素的,好事、坏事都可能是朴素地发生的,坚持这样的思维,才需要勇气。

  学术界经常说西方学术规范如何严格,如果遇到类似事件,真能学会按照学术规则和程序来处置,而不是一味抱怨风气、指责他人,那我们就收获了一个有利于学术发展的健康案例。

  我刚听过一句德国谚语:“站在哪里就从哪里挖下去”,它始于德国民间对当年法西斯主义的自我反思。既然我“被”卷入了抄袭风波,我应该从自己站着的地方开始,为学术界积累一个案例。即使个人失败,这个案例不会失败。如果因此而站立,那么我个人也值了。

  (作者系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据7月15日《人民日报 》12版报道摘编,标题系编者所加)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