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职人大代表:少生“官威”,多接“地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7日00:07  红网

  14日,四川德阳市罗江县调元镇专职人大代表工作室挂牌成立,专职人大代表罗刚模正式上任,成为罗江县第三位专职人大代表。6月24日起,罗江县调元镇、御营镇先后成立了专职人大代表工作室,刘圣会、李国喜分别担任两个镇的专职人大代表。专职人大代表享受正科级待遇,生活补助和调研经费,均将纳入县人大的财政预算体系(《新京报》7月15日)。

  体制改革总是艰难的,专职人大代表制度近年来虽屡有提及,但时至今日才在罗江县付诸试点,可谓命途多舛。且不管该制度最终能否适应国情并生存,至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而庞大的体制正是在一次次敲敲打打的尝试中走向成熟和完善。因此对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罗江县,国家和公众理应用耐心、理解和支持给予他们勇气和力量。

  而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两个因素:制度因素和人的因素。首先,专职人大代表这项改革须有比较完善的制度设计,包括代表产生制度、代表工作制度、代表奖惩制度等。但从罗江县的试点来看,制度设计尚有值得完善之处。比如专职代表的产生制度应当更民主,保证程序透明、标准科学。又比如专职代表的工作制度应当更具体,保证代表有所作为,尤其是在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中有更大作为。当然,现在毕竟还处于试点阶段,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设计应当是可以实现的。

  其次,专职人大代表自身素质也是影响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再好的制度设计也需要人去贯彻落实。兼职人大代表和专职人大代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身份上的变化,前者说到底仍是“民”,而后者已经是享受正科级待遇的“官”。这种变化不可避免地会让人产生担忧:专职人大代表是否会在长期的熏陶中沾染上官僚习气和不好的机关作风?一旦人大代表竖起了“官威”,其沟通上下,为民请命的价值将不复存在。这并非危言耸听,兼职代表尚且存在类似问题,何况专职代表?后者的身份由“民”变“官”,工作地点由不固定的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变成了固定的办公室,工作方式由主要靠积极调研变成了主要靠被动接访,每一点变化都足以消磨掉专职代表身上的民本意识。

  因此,值得强调的一点就是专职代表要多多“接地气”,而不能随着时间的延伸而异化成为政府的接访人员。身份转变之后,专职代表更应珍惜并不断充实自己的民本意识,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代表,是替老百姓说话的,决不能吃皇粮便听皇命,面对“一府两院”时心慈手软。同时,专职代表虽有办公室,却不能安于办公室,应当借助政府提供的经费更多地深入群众,倾听社会最底层的真实声音,决不能在老百姓面前摆“官架子”,更不能让老百姓求你办事。老百姓是人大代表的力量之源,“接地气”才能让专职代表牢记使命,敢于为民振臂一呼。

  总而言之,不论是完善制度设计还是提升代表素质,目的都是一致的:一是保证专职代表能够积极履职;二是保证专职代表的工作能够得到“一府两院”和老百姓的理解和配合。若能达此目的,改革必会成功,人大制度也将在创新中进一步发展。

稿源:红网 作者:南连伟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