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承载发展的历史 肩负振兴的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7日03:40  大河网-河南日报

  仲原平

  7月8日,由省委政研室、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河南日报联合组织的“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座谈会”在郑州召开。来自人民日报社的领导和省内有关专家学者对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意义、功能定位、发展路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大家认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把握了客观规律,顺应了发展趋势,是时代的要求、发展的需要、历史的必然,必将有力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

  客观的存在历史的必然

  参加座谈的领导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中原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历史的必然。中原经济区是以河南为主体,涵盖周边,支撑中部,北依环渤海,南承珠三角,东接长三角,西连大西北,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经济相联、使命相近、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这一区域以河南为主体,涵盖周边地区,山水相连、血脉相亲、文脉相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紧密联系的地理区域。人民日报社的专家认为,从历史和现实看,中原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并且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规模。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现代交通方式的发展,区域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合作交流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经济区域。中原经济区战略的提出,符合区域发展的基本特征,符合河南的实际。从事区域研究的专家认为,由于中原经济区内部联系比较紧密,作为经济区的增长极及辐射区域都已形成,且这一区域相对于我国东部地区已有的经济区是比较独立的,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原经济区不是人为划分的,而是在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一些同志指出,中原经济区内区域协作广泛持久,经济交往十分密切。1982年,安阳、新乡、濮阳、晋城、邯郸、邢台、聊城等晋冀鲁豫四省13市共同组建了“中原经济协作区”;1986年,周口、商丘、徐州、淮安、菏泽、阜阳等豫皖苏鲁20市组成了“黄淮经济协作区”;三门峡、运城、渭南、临汾4市建立了“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等等,这些多形式、多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构建奠定了广泛的经济社会基础。

  承载着使命肩负着责任

  参加座谈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符合实际、顺乎时势,能够有力地促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较好地解决“三农”和“三化”协调发展问题,更好地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意义重大、十分必要。专家指出,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设计的社会,改革开放需要设计,河南的未来源于设计,需要用大战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发展。中原经济区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设计,承载发展的历史,肩负振兴的责任,需要科学的谋划、创造性的思考、切实可行的目标。主题一经确立,一定要坚定信心,目标一致,持续下去。当前,需要丰富和完善的任务还很多,有关部门将深入研究,创新思路,使中原经济区的设计内容更丰富、指标更完善、宏图更精美。专家认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和发挥河南的比较优势,有利于指导全省上下以区域经济的理念来谋划推动发展,把本地发展放在区域、全国乃至世界的背景下去认识、去审视,放在未来十年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的背景下找准用好比较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各省辖市确定自己的方位,集中精力干自己该干的事、干高效率的事,形成各地各部门有机协作、互动发展的整体合力。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认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具有重大的全局意义,可以在中部地区构筑具有强大集聚作用和辐射作用的核心增长极,形成我国区域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为加强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利于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提高生态涵养水平,维护全国生态稳定和平衡,为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一些领导同志提出,构建中原经济区是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必然选择,是河南人民的呼唤,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建设中原经济区,能够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统筹“三化”协调发展;能够凸显河南优势,完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具有较大的示范意义和带动作用。

  理论有依据现实有基础

  参加座谈的同志认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符合国家利益、河南实际,而且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是切实可行的。河南上上下下开始形成共识,为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参加座谈的人民日报社的同志认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理论上体现了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现实上,不仅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较好的发展基础和良好的矿产、粮食、人力、文化资源优势,(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而且拥有持续稳定的历史文脉,以及初步成长为中原经济区增长极的中原城市群。一些省直主管部门的领导同志指出,中原经济区地处祖国腹地、中部之中,是中部地区实现工业化的主体力量,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三农”问题最突出的区域,是全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扩大内需最具潜力的地区,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力量,建设中原经济区有条件、有基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现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大”,即人口总量大,经济规模大,市场空间大,发展潜力大;二是“位”,即地处内陆腹地、中部之中,交通区位与经济区位优势突出;三是“粮”,即粮食生产在全国举足轻重;四是“根”,即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血脉之根;五是“群”,即拥有中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一些学者认为,中原经济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重要的战略地位,拥有开发潜力巨大的自然人文资源,以及快速成长且辐射力、带动力不断增强的中心城市群。河南与周边省市地缘人文条件接近,区域协作广泛持久,经济交往十分密切,共同的基础有利于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共同推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科学定位谋发展

  扎实推进求突破

  参加座谈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认为,中原经济区的区域功能定位既要立足河南实际、突出河南特色,又要紧扣国家改革发展主题,凸显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专家提出,构建中原经济区不能就河南而河南,要明确河南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特别是在中部崛起中的影响、带动和示范作用;河南一直在走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正确的,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能够成为河南发展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的一个切入点。构建中原经济区要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要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避免功能定位不准、主导产业不明、重复雷同等问题。专家建议,中原经济区既要突出国家需要,又要反映河南特色,并要使其成为全国新的重要增长极。应把“三化”协调发展作为中原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和现代组织体系发展现代农业,通过本地资源、人口比较优势的发挥,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新型工业,发挥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现代服务业,使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相支撑、协调推进,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一些领导同志认为,要使中原经济区尽快上升为国家战略,就需要凸显河南粮食核心区地位,凸显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凸显河南的三大优势,凸显开放带动的理念。专家提出,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定位应当符合河南省情和国家发展战略,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围绕城乡协调发展和发展现代农业来定位。中原经济区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大力发展以拉伸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产业为特征的21世纪的核心产业增殖型经济。

  座谈研讨中,大家还就建设中原经济区要加强研究、先行先试、加速推进达成了共识,并对如何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要构建中原经济区需处理好四大关系,即中原经济区与以往发展战略的继承与创新关系,中原经济区与中部崛起发展规划的局部与整体关系,中原经济区与中原城市群的腹地与核心关系,前期研究与积极运作的务虚与务实关系。二是要在全省上下形成填补经济“洼地”的紧迫感,在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彰显中原文化的支撑、体现河南特色的功能地位,把加快重点区域发展作为中原经济区的突破口,采取积极措施争取中原经济区构想尽早上升为国家战略。三是要靠运作使中原经济区尽快顺利上升为国家战略,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深入研究、搞好对接,注重错位发展、差异化竞争,搞好功能区分、协调联动。四是要高度重视教育、科技和人才对中原经济区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把建设一所高水平大学纳入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规划中。五是要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文化事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六是要发展产业,坚持产城联动;要发展农业,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使“三化”协调推进,共同繁荣。七是要发挥各类媒体特别是中央媒体的作用,积极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反映,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贡献。②13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