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金融监管新规能否管住华尔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7日07:05  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廖勤 洪俊杰 见习记者张全

  15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最终版本金融监管改革法案。鉴于众议院此前已批准该法案,参议院表决结果为该法案最终成为法律清除了最后障碍。现在,这份“大萧条”以来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只等奥巴马总统下周签署生效,分析人士认为,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和经济从此或将迎来历史性变革。

  美联储手握重权

  通观长达2300页的最终版法案,一个更为完整严密的监管体系横空出世。监管触角几乎伸到金融领域的各个角落,大至大金融机构的运作、并购,小至抵押贷款的发放、信用评级的制定以及各种衍生品的交易等,都将一一纳入监管之列。届时,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将得到及时清除,危机将被扼杀在萌芽中。

  在这份改革法案中,美联储监管角色的全新定位最引人注目。首先,其监管权限被空前扩大,监管范围将不再局限于银行,还覆盖到所有可能对金融稳定形成威胁的企业,如对冲基金、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高度集权的美联储就像一个“超级监管者”,能克服原先金融监管存在的管理分散、交叉管理、监而不管的弊病。

  而在保证美联储监管主体的同时,对其鞭长莫及之处,新法案也作了有力的补充,以配合美联储共执监管之事。比如,此次新设的两家机构——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和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将如左膀右臂来分担美联储的监管任务。金融稳定委员会将监测处理并稳定系统风险,美联储稳定金融风险的职能将会高度集中于该委员会。而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则能对提供信用卡、房贷等消费者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银行和非银行实施监管,全面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朱宁教授表示,美联储在金融体系中将处于最高监管地位。原本美联储是从稳定金融市场的角度进行宏观监管,现在则扩展到具体业务的监管。

  银行业面临转型

  如果说以美联储为首的监管机构和部门是改革法案的赢家,那么受到最严厉监管的银行自然就是“输家”了。

  监管新法将给银行戴上紧箍咒。它将限制大金融机构的投机性交易,尤其是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银行在市场上的跨业经营将受到严格限制,比如对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将不能像过去那样肆无忌惮。

  当然,专家认为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能降低风险,保证资本安全,维护投资人利益,并促使银行转变无度创造衍生品和跨业经营的赢利模式,从微观层面来说,新法案还会对银行业的就业结构产生影响。路透社分析,大银行的“风险管理经理”会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但同时银行自身的盈利和经营能力将受冲击,“从长期来看,业务限制会削弱银行的经营能力,银行提供的流动性将收缩,从而弱化刺激整个经济发展的动力。同时,美国银行业格局也会发生变化。由于新法着意限制大银行发展,日后大银行占半壁江山的优势或将不再,中、小型银行的日子会更滋润。”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高盛已预计,监管法案将使大银行正常利润缩水13%。

  监管成效待检验

  改革法案是对美国金融业的亡羊补牢,但是否能扎牢篱笆,目前还要打个问号。

  首先,法案对导致金融风险产生的宏观经济政策因素恐怕无能为力。预防危机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与配合,单凭金融监管改革会孤掌难鸣。

  其次,实施过程将面临不确定性。例如,新设的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将有权认定哪些金融机构具有系统性风险,从而会对这些机构提出更严格的监管要求。但是,新法案没有给出具体的认定标准。

  第三,监管机构之间能否有效协调。此次被赋予大权的美联储在做好本职工作——制定货币政策之余能否“一心多用”、承担监管重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这一方面和美联储领导层、特别是美联储主席能否统筹大局的能力有关,另一方面,美联储和其下属新设的部门、机构能否协调合作也是监管能否奏效的重要前提。

  不容忽视的是,新法案终究是华盛顿和华尔街妥协的产物。高盛已坦承,监管法案的影响力有可能被高估,因为部分监管和法律负担成本将通过年费或贷款利率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

  不仅是监管效果有待观察,新法案对全球金融和经济领域带来的深远影响也值得关注。新的监管举措可能导致美国金融竞争力下降,比如造成金融人才外流、企业盈利下降。大量反对该法案的共和党议员也警告,新法案将重伤美国金融业的创新活力。对此,美国政府不会坐视不管,或施压其他国家与之协调,确保金融监管政策的一致性。

  因此,新法案出台固然畅快人心,但面对华尔街的冲动,面对制定游戏规则的“一言堂”,全球监管防控危机依然任重道远。

  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要点

  ●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负责监测和处理威胁国家金融稳定的系统性风险。该委员会共有10名成员,由财政部长牵头。委员会有权认定哪些金融机构可能对市场产生系统性冲击,从而在资本金和流动性方面对这些机构提出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

  ●在美联储下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对提供信用卡、抵押贷款和其他贷款等消费者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金融机构实施监管。

  ●将之前缺乏监管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视野。大部分衍生品须在交易所内通过第三方清算进行交易。

  ●限制银行自营交易及高风险的衍生品交易。在自营交易方面,允许银行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但资金规模不得高于自身一级资本的3%。在衍生品交易方面,要求金融机构将农产品掉期、能源掉期、多数金属掉期等风险最大的衍生品交易业务拆分到附属公司,但自身可保留利率掉期、外汇掉期以及金银掉期等业务。

  ●设立新的破产清算机制,由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负责,责令大型金融机构提前做出自己的风险拨备,以防止金融机构倒闭再度拖累纳税人救助。

  ●美联储被赋予更大的监管职责,但其自身也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督。美国国会下属政府问责局将对美联储向银行发放的紧急贷款、低息贷款以及为执行利率政策进行的公开市场交易等行为进行审计和监督。

  ●美联储将对企业高管薪酬进行监督,确保高管薪酬制度不会导致对风险的过度追求。美联储将提供纲领性指导而非制定具体规则,一旦发现薪酬制度导致企业过度追求高风险业务,美联储有权加以干预和阻止。

  (据新华社华盛顿7月15日电)

  美国证交会开出高价罚单

  高盛认罚5.5亿了结“欺诈门”

  新华社华盛顿7月15日电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5日宣布,高盛集团同意支付5.5亿美元罚款了结“欺诈门”指控。这是迄今为止美国证交会对一家金融机构开出的最高罚单。

  美国证交会当天表示,高盛承认在一项次级抵押贷款产品的推销材料中没有向投资者披露关键信息。在5.5亿美元罚款中,3亿美元支付给美国证交会,其余用于赔偿在此项交易中遭受损失的投资者。美国证交会还表示,保留进一步对高盛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司法部门也可以对高盛展开更多调查。

  高盛与美国证交会达成和解,减轻了投资者对高盛前景的担忧。高盛股价在当天纽约股市及收盘后的电子交易中涨幅超过9%,达到每股153.6美元。自美国证交会4月16日起诉高盛后,高盛的市值一度损失超过250亿美元。

  新闻链接

  高盛“欺诈门”

  高盛“欺诈门”金融产品设计复杂,但其基本线索仍十分简单——高盛2007年受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委托,设计、出售与次贷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保尔森公司同时做空该产品,但高盛却未向投资者透露这一“关键性信息”。随着美国房市泡沫破裂,保尔森公司因“看空”看准而大赚10亿美元,高盛获得1500万美元设计、营销酬劳,而交易另一端的德国工业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总共损失近10亿美元。1500万美元的收益与5.5亿美元的罚款,对高盛来说既得不偿失,更使企业形象、信誉受到重创。

  其实,就高盛而言,它作为对冲基金与投资者之间的媒介,如果能事前对交易性质三思后行,即使推销产品也能负责任地披露信息,当不至看到媒介与投资者双输结局。资本的本性在于逐利,但企业必须用责任、道德约束自己,否则,就会将可持续发展置于空中楼阁,就会不断敞开一扇扇“欺诈门”、“漏油门”、“刹车门”。

  在金融危机集中爆发并冲击全球、发达国家金融业高度“复杂”的背景下,美证交会对高盛开出的高价罚单对金融企业和金融监管都是警醒。这张罚单虽开给高盛,也应促使发达国家金融监管者进一步反思,如果监管落后于金融行业发展,忽视、漠视“高度繁荣”背后“简单而老旧”的盈利甚至欺诈手法,代价是巨大的,也是国际性的。

  (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