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共赴“深圳制造”的“星光之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7日07:40  深圳特区报

  

共赴“深圳制造”的“星光之约”
宝安区福永杂技艺术团推出的大型原创童话杂技剧《梦幻西游》,让深圳的杂技艺术走向了世界。深圳特区报记者 齐洁爽 摄

  怒江急流滚滚,天堑斩断了娜香和瓦娃两姐弟的求学之路,他们只能靠自制滑轮每天溜索过江,“走路上学”如此简单的事对于他们却是遥不可及的梦,然而深圳来的支教女老师点燃了他们内心的希望……

  上周末晚的金盾影剧院,近千名深圳师生家长的心灵被儿童励志片《走路上学》所感动着。从去年以来,该片一路斩获“金鸡”、“华表”等国家级大奖,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各地记者在采访中知道它竟出自深圳一家民营公司之手后更是惊讶不已,有媒体评论其“堪称中国电影史上史无前例的壮举”。

  这只是“深圳制造”文化星空中一个璀璨的亮点。近年来,深圳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文学工程”、“音乐工程”、“影视工程”的“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一大批无愧于时代、叫响于全国的文艺精品成为独特的城市文化标签。

  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城市文艺精品生产的力度体现了这个城市文化的高度。在当代南粤文化版图中,深圳一直以敏锐果敢的时代触觉、海纳百川的文化气度、能量聚集的民间力量独树一帜。这一切,都受惠于深圳高屋建瓴的城市文化视野,诞生于一向坚持“国家立场,深圳表达”的文艺精品生产机制。

  主流精品讴歌伟大时代

  堪称时代标记的深圳原创歌曲《走向复兴》,去年以来在国庆阅兵、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首都各界群众国庆联欢以及虎年春晚等一系列国家级重大庆典活动中广为传唱,成为“深圳制造”文化星空中最璀璨的亮光。它和《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一样,唱响大江南北,唱进亿万人民的心中。

  对时代主流的敏锐把握和创意精神是“深圳制造”公认的独特标签,一批主流文艺精品由此诞生。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深圳人在每一个重大历史时刻都能及时推出与时代脉搏同步跳动的文艺精品。不但原创歌曲《走向复兴》唱响全国,改革大剧《命运》更引发持续热议,电视政论片《风帆起珠江》还一举摘得第21届电视星光奖最高奖——电视纪录片大奖,首次问鼎中国纪录片最高荣誉。

  原创文艺精品是一个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圳市近几年始终不渝地在竭力提高原创精品的质量、数量,特别是那些代表深圳城市文化个性的文化原创作品,进一步提升了深圳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如今,“深圳制造”总能把主旋律题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表现出来,获得大众的喜爱。去年以来,电影《夜·明》、歌曲《我生在1978》和广播剧《拔鲁》等3部深圳作品在中宣部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获优秀作品奖,占广东省获奖数量的半壁江山。在广东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中,16部深圳文艺作品登上红榜,居全省各市之首。这股“深圳旋风”令深圳精品创作引发了兄弟省市的关注和探讨。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繁荣文艺精品创作,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带动文艺创作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深圳每年都举行一次全市文艺精品创作座谈会,并成立了深圳市文艺精品创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市重点文艺创作及活动的统筹和指导。市委市政府对文艺精品生产高瞻远瞩的规划和不遗余力的支持,以及不断推出的文艺创作促进机制和扶持措施,令深圳的文艺精品生产获得了强有力的“助推器”。

  海纳百川铸就文化气度

  “如果我必须生一千次,我愿意生在这个地方;如果我必须死一千次,我也愿意死在这个地方!”电视剧《命运》中市委书记宋梓南的临别感言振聋发聩令人闻之动容。这部讲述经济特区拓荒传奇的“改革史诗”自今年4月在中央电视台首播以来,在全国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从《命运》的诞生过程,我们可以感受到‘深圳制造’文艺作品海纳百川的气度,并集中体现了深圳的文化自觉。”原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在该剧研讨会上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部集合国内一流影视制作团队共同完成的文艺作品,深圳人与作家陆天明,制片人孟凡耀,演员李雪健、高明等全国优秀影视人精诚合作,以4年时间精心打磨出这部献礼之作。

  《命运》身上集中体现了“深圳制造”的文化气度:兼容并蓄、放眼全国,强强联手铸造文艺品牌。如今,深圳逐渐摸索出一种以深圳本土的文艺创作队伍为基础,积极吸纳海内外优秀的文艺创作力量的人才模式,充分支持社会力量介入精品文艺创作,使深圳文艺拥有了不竭的创作源泉。

  正是基于这样的海量气度,深圳的“影视工程”、“音乐工程”和“文学工程”都鼓励深圳文艺界与“国家队”深度合作,联手打造精品力作。去年以来,影视作品《走路上学》、《春暖南粤》、《家有爹娘》、《天地民心》等相继走上大小荧屏;大型佛教梵呗音乐《神州和乐》、大型客家舞剧《大围屋》、杂技剧《梦幻西游》为代表的舞台艺术走向国际;印青、刘青、孟庆云、宋晓明、王晓峰、王佑贵等著名音乐人都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与深圳的艺术家合作创作新歌;著名作家邓一光也在深圳成立了文学艺术工作室,正在进行长篇小说、话剧剧本以及深圳题材电影剧本等多部作品的创作工作。

  “深圳这座城市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让人可以用更加开放的姿态去思考创作上的问题,这非常符合我在创作时所需要的‘气场’。”邓一光这样表示。

  今年,深圳将继续探索新模式,加快深圳文学艺术中心项目建设,建立开放式文学艺术院,实施艺术家工作室制、客座制、签约制和招聘制等新方式,健全文艺评奖机制。

  文化召唤聚集社会力量

  10年前,一个走到哪演到哪的“大篷车”演出队来到深圳宝安,成立了宝安区福永杂技艺术团。谁能够想到,这个街道级民营文艺团体竟然推出了瞄准国际市场的大型原创童话杂技剧《梦幻西游》,还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市、区文化部门一直在政策、资金、市场和管理方面给予福永杂技团大力支持,让深圳的杂技艺术走向世界。

  得到扶持的民营文化企业岂止一个福永杂技团。事实上,在“深圳制造”文化星空中,不仅活跃着宣传文化部门和国有文化机构,还有相当数量的民营文化企业担起了大梁。在市委市政府强大的文化召唤下,他们自觉担当起社会责任,注重作品的社会效益,在大小荧屏、国内外舞台上绽放出光影艺术的奇葩。“深圳制造”也通过民营企业的助推成为影视剧行业的一块金字招牌,在文化产业市场中形成了较强的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

  “2008年,我们把多年经商赚来的1000万元全部投资到《走路上学》里,希望做一部有诚意的电影。作为一家民营广告公司,我们做这部公益性的影片确实十分坎坷。但是在我看来,我们有一种使命感,市委市政府对文艺精品的高度重视更给了我们信心。”《走路上学》导演彭家煌说。由深圳民营文化机构华夏英杰墨宝园拍摄的电视剧《春暖南粤》,首次把目光对准了改革大潮中的广东农村,播出后在全国观众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回忆起创作过程,制片人兼编剧陈慧群深有感触:“深圳给民营影视人提供了宽松的艺术生产环境和完善的精品扶持机制,让我们扎根在这片热土。”

  深圳在扶持文艺精品的创作中,不论体制内外,不论投资主体、不论投资规模,在资金、政策上都一视同仁。从项目规划、题材策划、资金保障和扶持措施,以及精品项目公开招标、艺术家工作室等方面,逐步完善了催生文艺精品的体制机制,做大做强“深圳制造”。

  如今,一大批在国内颇具影响的文艺作品成为深圳城市文化的醒目标志,提升了城市的人文品格。在特区“三十而立”之际,让我们共赴一场“深圳制造”的“星光之约”!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