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阿珍训游客不只发生在香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8日00:45  京华时报

  只要有足够的不当得利诱惑,便会有更多“阿珍”存在,区别只是,他们没有倒霉地被拍下视频。事在香港,提醒的,却是全国的旅游业。

  一段旅游大巴上的“阿珍训游客”视频,从网络论坛到央视等主流媒体,一下子变成了全国皆知的新闻。“零团费”、廉价香港购物游如何不称心如意乃至恶形恶状的情节,恐怕也会就此散播得更广,生气蓬勃的香港旅游业及香港人在内地旅游者心目中的良好声誉、形象,在一段时期内,注定要因为“阿珍”的这一段强悍表演而大打折扣。

  香港的旅游管理机构和同业公会对丑闻的公关处理,很有可圈可点处:第一时间即有回应,很快找到相关旅行社出面承认并作出永不再录用该导游等处罚。同样一件事,若发生在内地许多地方,恐怕并不会有这样的反应敏捷、高效、态度明朗。不忌惮自揭家丑的香港媒体更没有我们一些人的“捂盖子”式的思维套路,乃至再二再三地反复播放这段视频新闻,对于彻底改变一种社会积习、树立行业正气而言,无疑大有裨益。

  严处了这一个“阿珍”,或许在一段时期内会让香港游的经营者和从业者有所改正和调整。但要彻底改变国内旅游业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目前仍然很难看到出路。

  低价乃至“零团费”旅游或许起于被视为“购物天堂”的香港游线,但目前已经弥漫到遍布各地的一种团队旅游操作模式,区别只是,游客被带去消费的地方,要么是香港的免税“名牌”店,要么是有某种乡野土产或三流演出。组织者以低廉团费吸引游客,在旅游景点、食宿路费安排上极力克扣,再靠着定点购物和自费项目的商家回扣获利;游客出发前贪图便宜,游程中便要努力维护自身利益,与导游、商家推销较量“定力”——这样的旅游,注定是一场拔河、角力,易起争端,很难做到双方愉快、大家满意。但不论怎么诟病,偏偏这种模式已在国内兴盛了多年。这一事实便足以证明,它是与现阶段国内众多旅游人群的经济水平和旅游观念相称的一种方式,一时难于泯灭。

  要改变“零团费”、低价购物游,制止低价竞争引起的恶性循环,不能依靠游客个人的不贪便宜、提高对“旅游”目的的认识,而只能下大力气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依靠行业公会对团费价格底线做出刚性规定,一旦发现有强迫购物行为,即予严厉惩罚,而不是非要等到极端恶例曝光,形成负面影响后,迫不得已才做出处置。重惩严处的主要对象,也不应是个别导游,而是旅行社经营者。否则,只要有足够的不当得利诱惑,便会有更多“阿珍”存在,区别只是,他们没有倒霉地被拍下视频。

  事在香港,提醒的,却是全国的旅游业。

  本报特约评论员姜泓冰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