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崇左整治锰行业环境 "锰都"治污治出碧水蓝天(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8日07:32  广西新闻网

  

崇左整治锰行业环境"锰都"治污治出碧水蓝天(图)

  昔日污染严重的下雷河有了鱼儿欢腾,图为市民在垂钓。

  广西新闻网记者 肖世艳

  崇左市有两大产业令当地人十分骄傲,一是蔗糖,二是锰业。该市已探明的锰矿储藏量达1.58亿吨,占全国的23.69%,占广西的61.56%,因此被业内称为“中国锰都”。锰业的快速发展,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7月12日、13日,记者跟随自治区环保厅组织的“全区电解锰行业专项整治工作集中采访团”来到崇左采访时了解到,“中国锰都”因为大力开展锰行业环境整治,当地的环境质量今非昔比,令当地人感受最深的是:河水变清了,鱼儿欢腾了……

  企业治污:

  百姓投诉少了

  “以前我们去电解锰企业检查,都不敢穿白衬衣,因为一进到厂区,衣服全黑了……现在去锰矿企业,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是记者在采访团启程前,跟一位专业人士的一次对话。果真,我们此行看到,不少涉锰企业加大了环保投入,环境污染小了,百姓投诉也少了,厂群关系变融洽了。

  在大新县,有个相当出名的电解锰生产企业——中信大锰大新分公司电解二氧化锰厂。它之所以出名,除了因为是广西十佳企业,另一个原因是在建厂之初,群众担心工厂临街而建,居住环境受到污染,坚决不准动工,并发展成群体事件,轰动一时。经过反复教育,在拖了1年多后才最终得以开工建设。

  13日,采访团一行来到这家企业看到,这是一个花园似的厂区,树影婆娑,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记者们心里嘀咕:“难道停产了?”跟着该公司负责人,我们来到了电解车间。这里是全自动化的操作平台,没有大量工人在电解车间繁忙工作的景象,没有闻到刺鼻的液氨味道。

  据介绍,工厂采取清洁生产的思路开展电解锰“三废”治理工作,在电解锰、电解二氧化锰环境整治工作中累计投入达1亿多元的情况下,2009年又投入了约2000万元作清洁生产整治,既优化了厂区,也改善了员工的工作环境,解决了对员工的职业危害问题。

  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也得到了回报,周边居民看在眼里,喜上心头。“我们现在都争着来这个厂工作呢。”23岁的覃剑锋是公司一名新员工,家就在厂区附近,他告诉记者,此前他们家人也反对在这里建厂,怕环境被污染了。如今看到厂房环境这么好,自己中专毕业后,就来这里上班了。据了解,工厂共有250名员工,仅当地居民就有40多名。

  据介绍,崇左市共有8家电解锰企业,主要分布在大新县、天等县和江州区,列入整治范围的铁合金企业15家。目前,全市95%以上的涉锰生产企业已基本完成整治工作任务,其中7家电解锰企业已完成整治验收监测,有3家企业已通过整治验收;14家铁合金企业已完成整治验收监测,有10家企业已通过整治验收。通过开展涉锰行业专项整治,2008年以来,全市电解锰年产能增加了4万吨,城镇环境质量不仅没有同步恶化,而且有所改善和提高。2009年全市境内的左江、黑水河、明江全部达到三类水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新县、江州区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大新县硕龙镇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下一页第 [1]

  环境执法:

  河水变清了

  “水清了,烟没有了……”我们此行的一位同行,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就到大新县下雷河采访过,那次采访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当时的下雷河两岸,随处可见非法采选矿点,采来的锰矿就在下雷河里面淘洗。无序的开采,使下雷河里附近“伤痕累累”,肉眼就可见到下雷河的水里面滚动着黑色的颗粒,河水就像是稀释了的酱油,红里透黑,沿途密布土法烧结点,冒出来的黑烟使得下雷河两岸乌烟瘴气。当时,他与同行们写下了《下雷河何日能清?》的文章。

  2006年,广西环保世纪行也来到了下雷河采访,据当时环保部门的监测,下雷河在枯水期的时候,水中锰含量超标严重,最严重的时候,超出国家地表水标准的729倍。下雷镇的居民曾告诉记者,下雷河一年中只有两天是清的,就是大年初一和农历七月十四这两天,因为这两天是大节,没有人做工,因此河水就清了。

  13日,当我们的采访团再次经过下雷河时,大家都不停地感叹:“水清了,乌烟瘴气的景象没有了……”应记者们的要求,车队停在下雷河边给我们拍照。“看,那里有人在钓鱼!”一下车,我们看到有人在河里钓鱼,忍不住大声叫了起来,并不停地按动手中的快门。

  对于下雷河曾经的景象,大新县副县长姚奕文也表示,下雷河以前是“黑水”河,经过这些年的整治,河水变清了,鱼儿欢腾了。据他介绍,自2008年以来,大新县政府先后10次组织发改、环保、经贸、国土、公安、电力等部门工作人员300多人次,对下雷河沿河的土法烧结矿点和非法洗、选矿点进行依法取缔,有效地遏制了锰矿区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经过严厉打击,现在下雷河沿河的土法烧结矿点已经荡然无存。经过整治,2008年,下雷河的水质达到四类标准,2009年达到三类标准。

  对于盗采问题,姚奕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显得并不轻松。他表示,因为利益驱使,非法开采行为始终是打而不尽,这些盗矿者大都借着夜色盗采,采完后把矿石拉到别的地方去洗。整顿的时候,盗采者有所收敛,整顿行动一结束,盗采立刻死灰复燃。就这样,停停打打,打而不尽。据了解,就在采访团到达大新县的当天,当地政府又联合相关部门,组织了一个130多人的队伍,去打击非法洗选矿了。

  上一页下一页第

  记者思考:

  尾矿处置能否更科学?

  12日,采访团在广西埃赫曼康密劳化工有限公司采访时,公司一位负责人在锰渣库旁与记者的一段对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者:“这个废渣库用了几年了?满了后怎么办?”

  负责人:“用了5年了,满后再找一块地方建一个呀。”

  记者:“那又满了呢?”

  负责人:“又建呀。”

  记者:“这些尾矿中,还含有哪些重金属?”

  负责人:“可溶性锰、黄钾铁矾、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

  不仅仅是这家公司,记者发现,对于尾矿的处理,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方法都是堆放。满了之后,换一个地方再堆,如此反复。广西埃赫曼康密劳化工有限公司的锰渣库有6万多个立方米,深约5米,目前已存放锰渣过半了。

  记者问:“有没有办法,让这些尾矿重复利用起来?”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全世界一个样,对于尾矿的处理,都是采取堆放的形式,尚无更好的办法。”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去年他曾参观考察了广西的一些重金属行业,发现普遍存在着尾矿安全的问题。这些尾矿库的建设,虽说是按建设规范设计,但是很多都是建在河边,一旦发生崩塌或者渗透,上述物质渗入河流或者地下水,后果不堪设想。

  上一页第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