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质检总局应弄懂“误读”再寻“正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9日01:03  红网

  据《北京晚报》7月18日报道,“2012年,‘中国名牌产品’标志将终结”——针对有媒体曝出“中国名牌产品”将停止的消息,国家质检总局予以否认。质检总局有关人士表示,质检总局最近发出了一份《关于中国名牌产品有效期满后标志使用问题的通知》,个别媒体对这一通知进行了“误读”。质检总局目前并没有确定今后停止使用“中国名牌产品”,相反,正在研究并重新启动中国名牌战略。

  我们先来看看所谓的媒体“误读”——此前的最后一批“中国名牌产品”评选停留在2007年,而2007年以前公布的中国名牌产品最晚将于2012年9月有效期满,因此,“2012年,‘中国名牌产品’标志将终结”。媒体“误”在什么地方?质检总局说,这几年没评选“中国名牌”,不意味着今后不评选;而且,这一天并不遥远,质检总局“正在研究并重新启动中国名牌战略”。

  在笔者看来,媒体的说法算不上“误读”。这是因为,媒体不会幼稚到以为“少了质检总局评选,中国名牌从此绝矣”。媒体说的“终结”,指的是在原有的中国名牌评选引发诸多质疑的情况下,“这一类中国名牌”命不久矣。至于质检总局停止评选之后又神出鬼没即将开启,这不是媒体所能够预料到的。

  倒是质检总局自我感觉非常好,认为“少了质检总局,中国名牌告终”,其生怕中国此后没有名牌产品,所以急匆匆表示还会重新启动评选。质检总局没有搞清楚,媒体所谓的“误读”,其实是传递了广大公众对“评选”的质疑。质检总局下决心死守“评选”不放,是没有弄懂媒体的“误读”,其“重启评选”的办法自然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正解。

  媒体和公众从来就没有担心过我们会缺少名牌产品,担心的只是机构主导推出的名牌产品不具有说服力。“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这是机构评出来的么?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公众不认为它们是名牌产品么?新疆和田玉,宜兴紫砂壶,景德镇瓷器,市场检验、口碑相传,难道不是更有说服力的名牌产品诞生机制么?由质检总局主持名牌产品评选工作以来问题不断,其最该吸取的教训,就是放下身段、远离利益,真正尊重名牌产品的形成规律。

  尽管质检总局也表示,中国名牌的评选机制一定要改变、创新,将更多倾听消费者声音,但只怕质检总局始终不能自圆其说——你硬要把一个本该民间来定的东西揽到自己身上,难道你还能找出把它直接交回给民间更好的办法么?中国名牌的评选机制确实“一定要改变、创新”,其第一步,就是质检总局彻底放弃主导评选,把决定权交给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最具有发言权的广大公众。当然,质检总局多做市场调研,多听听群众声音,适时公布一下哪些产品缺陷率高、消费者满意度低,以确凿的数据来提醒大家哪些产品离形成名牌还有距离,公众以及正规厂家商家还是欢迎这种服务的。

稿源:红网 作者:李辉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