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防止预算“作秀”,必须让人看懂

  2010年,北京明确要求45个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政府部门预算全部上网公开。今后,被称为老百姓救命钱的社保基金也要编制预算,怎么收、怎么花要向人代会报告,接受代表监督。更新的消息是,今年财政部还计划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向全国人代会报告(据7月16日《北京晨报》)。

  从2009年开始,财政部将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预算报告和中央财政预算向社会公布。其中,为各界所关注的央企红利、包含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在内的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等纷纷被纳入;在预算的编制上,也一改以往“晦涩难懂”的面目,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图表、详实准确的解释来表述。

  尽管在中央的带动下一些地方政府也迅速跟进,但一些地方财政预算公开,却屡屡被指“不全面、不具体、不及时”,仍然近似于走过场,就连财税专家都直言难看懂,无法解读。政府财政预算公开,让老百姓监督政府如何花钱,“让人看懂”是必不可少的前提。连“账本”都读不懂,又何谈监督?

  鉴于政府财政预算公开尚处于摸索阶段,引来一些争议也算正常。预算收支报告编制的确具有相当的专业性,这是预算很难看懂的一个原因。但问题更在于,政府编制的预算到底愿不愿意被看懂。虽说政府财政被明确规定为需要主动公开的信息,但现实生活中,很多政府部门将公共财政看成是政府秘密,不少机关仍习惯保守这个“秘密”。即便是迫于各种压力“挤”出一点点,却要么是解释过于含糊,要么用语过于“专业”让人“看了也白看”。

  说到底,财政预算公开之“难”,并不在“专业性”与技术操作,而在对老百姓知情权和监督权的认识和态度上,关键在于财政预算有没有“让人读懂”的勇气。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追求文字表述的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要看预算编制是否全面、科学、客观,这需要仰赖预算管理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强化立法约束,尽快完善预算法,细化国内预算编制体系,从制度上防范“预算作秀”。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