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招生改革 目标是招到最有潜力的学生(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9日02:47  新京报

  

招生改革目标是招到最有潜力的学生(二)
在去年的MBA巡展上,国际商学院仍然很受追捧。

  本报记者 李飞 摄

  (上接C02版)

  ■ 改革影响

  考生:改革“动摇”了报考选择

  在参加完清华的招生说明会后,备考生黄先生陷入两难选择。他认为,之前清华在职班(P班)和全职班(F班)的定位差距不大,但改革后,P班面向的人群直接指向中高层管理人员,深厚的行业背景有助于他们顺利通过面试,而笔试只要过国家线即可。

  对于类似他这样有经济和晋升双重压力的考生而言,上F班不现实,而上P班的机会变得极其渺茫,因为P班的竞争者几乎可以算是自己的领导层次,而这场竞争又不看重他唯一的优势———考分。考虑再三,黄先生觉得要么换学校,要么考国际班,要么跟清华P班“死磕”。

  而谢昊却表示,学生在挑选MBA项目时更看重的是它是否有助于自身职业发展,比如课程设置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所学理论是否能运用于实践。招生政策只会影响考生的报名节奏,不会最终影响考生的报名决定。

  改革商学院:有助实现招生目标

  余明阳表示,招生改革后,生源整体素质水平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从2010年秋季录取的450名考生来看,管理实践经验越来越丰富,平均年龄超过了30周岁,从事管理工作的平均年限有一定的增长,达到了4年左右;来自大型企业的考生越来越多,在企业中担任高层管理职务的考生也越来越多;英语水平也获得了很大提高,超过95%以上的考生都获得过各类外语证书。

  谢昊说,通过提前预审的考生,不但综合能力优秀,联考成绩也非常优秀,改革后的政策吸引了相当一部分潜在的优质生源。而且,与改革前预料的不同,学生的平均年龄不但没有提高,还下降了0.7岁。

  其他商学院:考虑是否跟进改革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工作人员表示,招生方案正在报研究生院审批。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MBA中心主任赵贞分析,清华的招生改革对整个市场有利,划分了梯度,理论上对其他院校有利好,生源质量会提高。目前,MBA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品牌差异越来越明显,原来商学院之间是价格战,现在是品牌之争。扩大面试比例,增加面试权重,也是招生改革的趋势所在。但他也提醒,其他商学院不是跟进了招生改革,就能找到比清华更好的生源,“新政策更多地是给社会带来的心理变化,对生源不会带来更多改变。”

  此外,招生所需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也并非每个商学院都能承担。钱颖一就表示,“成本绝对增加。因为提前面试的评审环节是要对每一个人的材料都做非常仔细的评审。国际一流的商学院都是如此,如哈佛商学院录取比例是10%,即招900人有9000人申请,每份材料都要看。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