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牛街:23个民族一家亲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9日03:55  北京日报

  

牛街:23个民族一家亲
家住牛街东里社区的张启圣、马洁茹老两口在家中使用牛街卡进行刷卡消费。本报记者 饶强摄 RJ194

  牛街,北京城最大的多民族聚居区,住着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23个民族的居民,总人口5.4万,其中回族人口1.2万。如今,这里早已成为民族大团结的象征,成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集中体现。在牛街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多民族群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走进牛街,走进牛街人的生活,你就会发现:“相互尊重 共同团结 同步繁荣 共享成果”这十六个字是最好的答案。

  社区提供特色便民服务

  年过八旬的张启圣、马洁茹老两口都是回族,家住牛街东里3号楼805。马奶奶随身总揣着一张“牛卡”,每周,老两口都要给社区服务站打电话叫钟点工来打扫卫生,月底时,社区工作人员把POS机拿到他们家,直接刷“牛卡”结账。

  这张“牛卡”是社区为80岁以上老人办理的“牛街人·牛街卡”。卡片虽小,功能强大,政府每月发放的100元养老及残疾人专项补贴都会按季度直接打进卡里,80岁以上的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家政、医疗、代换煤气、理发、请小时工等上门服务,还可以用它交电话费、购电,享受社区医疗站大夫入户诊疗。

  牛街有10个社区,其中回族比较集中的社区有6个。街情决定了做好牛街的民族工作必须立足于社区,为居民提供完善的社区服务。

  在牛街东里,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牛街社区服务中心专为社区居民服务。以此为依托,街道还组建了社区专业服务队、社区穆斯林志愿者服务队,形成了社区服务管理体系、服务求助体系和设施服务体系。该中心的服务内容又多又细:家政服务、文化体育、康复健身、社会医疗、社会保障、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图书馆、96156服务热线等一应俱全。

  而占地650平方米的牛街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则为牛街街道辖区内的单位和各族群众提供了特色便民服务项目,计划生育、民政优抚社会救济、保障性住房等61个综合服务项目“一站式”全程办理,一次到位。

  危改拆迁让居者无忧

  驻足牛街街心,映入眼帘的是楼房林立、市容繁华、人群接踵、车流如梭的繁荣景象。您可能想不到,在上世纪80年代,这里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吃不愁,穿不愁,提起住房愁上愁”。那时候,许多牛街人老少三代挤在一间小屋里,冬不保暖,夏不遮雨,一到汛期,街道干部全都忙着给老百姓苫盖危房,到低洼院抽水排险。

  牛街春风社区的居民甄淑美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几乎要落泪,她家10年前曾居住在一间只有9平方米的小西屋里,阴暗潮湿,逢雨必漏,孩子每天只能趴在床上写作业。

  了解了群众疾苦,党和政府先后投资几十亿元,开始了大规模危旧房改造和市政建设。1998年4月,一期工程破土动工。2000年,牛街危房改造二期工程动工,牛街及附近地区的危旧房屋大都被拆除。到2004年2月二期工程竣工,9000多户居民喜迁新居。

  1999年2月,甄淑美一家三口分到了一套两居室的新居,女儿有了自己的小天地。学习环境改善后,孩子努力学习,考取了重点大学。甄淑美常感慨:“如今的居住环境是家里几代人都不敢想的。”

  随着春风、南线里、法源寺等成片富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居民楼和居民小区的建成,牛街地区的人均居住面积也由过去的不足5平方米,增加到人均20平方米,回迁的回、汉、满等各民族群众安居乐业,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牛街面貌焕然一新。

  牛街的危改回迁工作,打破了北京市危旧房改造的四项纪录:投资资金最多,耗资25亿元人民币;危改面积最大,总占地35.9公顷;拆迁户最多,涉及居民7500多户,其中少数民族占58%;实行全部回迁政策,回迁率最高。在回迁典礼上,居民代表激动地说:“这把钥匙打开了牛街人今后的新生活,各族群众永远感激党和政府的关怀。”

  民族经济街丰富居民生活

  牛街清真寺的薛天利大阿訇回忆,新中国成立前,牛街地区穆斯林群众大都从事沿街叫卖的生意,被形容为“两把刀,八根绳”:一把刀切切糕,一把刀切牛羊肉;八根绳子用来挑东西。“现在咱牛街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食品、生活用品丰富多样了,本地的出产还成了品牌。”

  面积1600平方米的牛街清真超市,主营清真食品、生活用品,为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生活便利,被群众称为“穆斯林之家”。新建的牛街牛羊肉市场,经营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年销售牛羊肉1万余吨,成为京城最大的清真牛羊肉集散地。如今,清真超市、清真餐馆、清真茶庄等老字号门店,不但满足了本地居民的需求,还吸引了外国使领馆和各地穆斯林群众前来购买。

  家住南长街的马景慧每隔两三天就得到清真超市采买一次,她可是这里的老主顾了。前不久她去加拿大探亲,一早7点就来超市买清真年糕,原来,远在加拿大的家人别提多馋这口地道的清真食品了。这里的老顾客还有很多:马连良先生的后代头天订购了5斤“羊头马”的白水羊头,第二天就带到香港;伊朗驻华使馆的工作人员每次必到超市订购清真生日蛋糕;几位甘肃的穆斯林听说北京有这么一家超市,慕名而来……这些都让这里的工作人员自豪不已。

  民族地区提供特色民生保障

  婴儿出生,牛街有回民医院;学习成长,牛街有回民幼儿园、回民小学、回民中学;生活,有清真超市;养老,有北京市规模最大的回民敬老院;无常(去世)了,有回民殡葬所……牛街地区已经形成了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多种配套的公共服务内容。生活在牛街的居民从出生到上学,从就业到养老,从住房到餐饮服务等,基本上都能够在牛街地区得到满足。

  牛街始终把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放在首位。回民中学、回民小学的教育设施完备,教学条件已经达到了全国一流水准。三年来,牛街先后向5所中小学捐赠特色教育经费30多万元,向百余名特困生捐赠了助学金,向考取大学的优秀生发放了奖学金。

  2007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牛街民族敬老院,服务项目和设施之全在北京市民族敬老院中首屈一指,养老服务达到“三星级”标准,台球室、健身房、康复保健室、图书阅览室、洗衣房等设施一应俱全,还为回族老人专门设置了礼拜室。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这儿80%的老人都是少数民族,餐厅提供100%清真饮食,菜谱一周一换不重样儿。现在的220个床位全住满了。”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1979年成立的牛街小寺街40号牛街埋体组,成为回族丧葬习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1986年牛街埋体组更名为回民殡葬管理处,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那些年,小寺街殡葬处的环境之差让人头疼——大冬天没暖气,碰到冬季发丧亡人别提多受罪了。1994年,回民殡葬管理处添置了暖气,房屋也得到了修缮。1995年至2005年,上级政府又3次拨款,对殡葬处进行了维修。2008年,区委、区政府再次投资900余万元改造回民殡葬管理处,使其用房面积扩大到1000余平方米,周边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在牛街得到了充分尊重。街道坚持“民族宗教无小事”的原则,使少数民族群众的饮食、婚姻、节庆、丧葬等风俗习惯得以保存和延续。

  各民族群众情同手足

  一点一滴显爱心,一枝一叶总关情。在牛街,各族人民相亲相敬,亲如一家。无论是在高楼里,还是在小巷中,到处都传诵着感人至深的民族互助故事。

  回族居民马骅夫妇都是聋哑人,与汉族张慧兰一家住在一个平房院里,十几年来,她们互帮互敬,互助互爱,两家人相处得像一家人一样。张慧兰主动担负起照看马骅女儿的任务,夜里,马骅夫妇听不到女儿的哭声,都是张慧兰用特殊的方式叫醒他们。对于张慧兰一家的帮助,马骅夫妇非常感动。看到张慧兰家的厨房很小,只能将就站下一个人,马骅就主动提出要把两家的厨房合在一起使用。由于两家人的生活习惯不同,张慧兰以为马骅在开玩笑。可没想到,第二天马骅就请来了砌砖师傅,很快就把两家厨房合到了一起。为了尊重马家的民族习惯,张慧兰与家人一商量,索性改吃牛羊肉,在家不做回族禁忌的食品。这一举动,让马骅一家人感动不已。从此两家的关系更亲密了,一个灶上起火,一个屋里做饭,相亲相融,真的是谁也离不开谁了。1998年,牛街开始危房改造,两家人一下子慌了神,生怕被分开,多次找开发公司表示:我们不挑新楼房的朝向,也不挑楼层,只要我们能做邻居就行。经过协调,两家终于分到了同一栋楼的同一层。

  这样的故事,在牛街还有很多。正是这样的一个个小家庭之间的相亲相敬,才有了牛街各族人民的亲如一家。

  让来京少数民族群众感受家的温暖

  牛街是北京知名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这里除了常住的少数民族居民外,大量来京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也因牛街便利的生活环境,对这里情有独钟。

  近年来,牛街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逐步增多,目前共有23个少数民族居住在此。牛街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关心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成了社区外来人口管理服务的重要工作。为了让少数民族来京群众在这里有种在家的感觉,各社区都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互动交流活动。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牛街东里社区都为大家准备小礼物,并邀请少数民族居民参加联欢会。入斋月做斋戒和欢度开斋节是穆斯林群众最重要的节日,每年伊历8月进斋月,许多回族、维吾尔族群众开始斋戒。

  去年斋月的时候,一位维吾尔族老人正巧来北京探亲,社区工作人员得知老人把斋后特意叮嘱老人要注意身体,增加营养。开斋节那天,社区安排了回族工作人员把炸油香送到这位维族老人家里。拿着香喷喷的热油香,老人感动极了,也把家里炸好的油香回赠给大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开斋节的时候,回族、维吾尔族的居民都会炸油香互送,大家其乐融融的像一家人。RJ240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