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七旬翁寻得古碑200方 用碑拓传播历史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9日14:35  中国新闻网

  

七旬翁寻得古碑200方用碑拓传播历史文化
窦启荣向观众介绍碑拓摄影:王致同
七旬翁寻得古碑200方用碑拓传播历史文化
碑拓展厅一角摄影:王致同

  中新网镇江7月19日电(王致同 朱政 戴有慧)今天,一场大型古代碑拓展在镇江市工人文化宫隆重举行,50方弥足珍贵、形态各异的古代碑拓,在这里熠熠生辉,彰显出古城镇江悠久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文物收藏爱好者前来观看。令人赞叹不已的是,这个古代碑拓展是由镇江七旬老翁窦启荣一人举办,其展品是他历经十多年,行程万里寻得的200方古碑中的一部分。

  2000年前,从镇江搪瓷厂工人退休的窦启荣,一次在建筑工地废墟里看到散落在那里一块被糟蹋的古石碑,感到痛心可惜,便萌生出寻找收集镇江各地古石刻,传播历史文化的思想。十多年来,他或步行,或骑自行车,走遍了镇江名山、名寺和众多村、巷,寻找古石刻,吃尽了千辛万苦。记者从他碑拓展现场,看到了一幅幅精美动人的碑碣、匾额、砖铭、界碑、摩崖石刻、墓志铭等古石刻拓品,其翻拓的古石刻时间跨度前涉汉代,后至民国。每幅拓本上都夹有窦老对其方位,内容含义以及大小质地的详细解说卡片,让拓本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使参观者一目了然。据悉,这些石碑有的长年尘封在破烂的古庙里,有的淹没在沟河里,有的埋入在废弃的古井和厕所里,有的甚至被当做建筑石材所用。通过他亲手挖掘出来,真实记录了他寻找收集地下文化的动人业绩。

  特别引人注目是,碑拓展现场展出的清代著名书法家王文治的两件珍贵书法作品,即“三茅宫”和“福德神祠”碑文。王文治出生在现镇江丹徒区新丰镇,其文笔淡雅清丽,是京江画派的领军人物。当时的清代书家中流传“北方以浓墨宰相刘墉,南方以淡墨探花王文治为首”。 其书法作品被窦老发现,并让它重见天日,让在场的观众惊叹不已。一位文保专家告诉记者,碑拓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艺术,是考古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这些古碑记、古名录大多数是窦老首次发现,其中不少鲜为人知,这对人们研究镇江人文遗迹,还原历史本来面貌,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一位七旬老人举行个人古碑拓展在镇江尚属首例,在江苏乃至全国也并不多见。

  窦启荣对记者说:“我倾心收集、整理、研究这些古石碑,目的是为了保护文物,传播历史文化。”他告诉记者,他除了将自己每次发现的古石碑通过新闻媒体,广为宣传外,还在2004年用自己手上的一百方拓品,刊印了一本名为《京江遗珠》的拓片册,免费赠送给市民和爱好者。窦启荣表示,他将继续寻找收集和展示民间古石碑,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碑拓艺术,同时增加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这是他晚年最大的心愿。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