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信的中国本色依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9日18:42  国际在线

  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

  原题:国力增强 中国将越来越“中国”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在新西兰奥塔戈大学做过一个演讲。他提到,有些西方评论家认为,随着中国越来越融入国际社会,其未来的行为举止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像西方发达国家。但事实上,中国将变得“越来越像中国”,而不是像西方。外界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日益开放的中国,未必是更西方式的国家,而可能是使中国的行为模式、价值理念更加巩固的国家。

  苏州市每年都会在新加坡举行苏州工业园区说明会,以介绍这个新中合作重中之重的项目。说明会的电子剪报越做越精美,内容越来越丰富,出席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从侧面展示出苏州建设的成就。同一时间,人们也可以以苏州官员为镜,观察中国官场和官员素质的一些细节变化。苏州的官员可以说代表了中国最具开放意识、最前沿的城市管理者,他们谈吐自信,视野开阔,国际化的色彩很强烈。即便如此,你还是可以从他们身上清楚地看到中国官员的印记,无论是正式语言、仪式风格,还是程序安排、鼓掌进退等等。在对外交往中,他们坚定地保留着这些特色。苏州如此,其他的中国城市也如此。

  为什么门户越开放,中国反而越能留住自己的特色?在和世界的交往中,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中国近年来形成的对世界的认知与判断、经年有余的习惯和规则,不但不会改变,很多时候还会加强。这一点可以从最常与外部世界打交道的中国社会阶层——政府官员、带有官方背景的国有企业家、民营企业家、留学生以及知识分子——身上观察到。

  基于国力增强带来的切实力量,中国的官员和国有企业家在很多时候都十分坚定地坚持中国的规则和惯例,这既是一种自尊,也是实力带来的底气。而民营企业家的自信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爆炸式成长,他们清楚地知道,外界对于中国巨大市场的无限向往,可以化作他们对外交往时的有利优势。

  新一代留学生是伴随中国崛起成长起来的一批人。千年的历史、国家的辉煌、科技的进步、建设的蓬勃,使他们在走出国门后,在与外人相处时,会很自然地被激发出对中国和中国制度强烈的维护意愿,乃至自豪自傲之情。

  知识分子中不乏批判家,但更多的是中国增加教育资源后的受惠者。因为世界与中国交往频率的增加,他们成为中国学术和社会的代言人,顺理成章地成为一股维护中国特色的力量。

  中国整体国力、经济总量、社会水准、消费实力的持续攀升,使得国民自信心高度增强,必然会带来对国家发展方向的坚定把握。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