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厦门户籍管理一市两制难题待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0日07:34  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郭宏鹏刘百军

  7月19日,听说市政府新修订了户籍管理规定,家住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的张生平急忙来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进行咨询,想把户口迁到思明区去,却被告知因他在思明区没有产权房,户口无法迁移。

  张生平不解地说:“同在厦门,为啥还这样卡着户口不放呢”不解的不只张生平一人。据了解,6月22日,厦门市发布新修订的户籍管理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从今年8月1日开始,外来人口落户厦门思明、湖里两区,必须同时满足“连续暂住满8年、连续参加社保满8年”等条件;而落户其余四区的条件则是“连续满5年”。

  同是厦门,为何还有区域之别由此引发民众关于户籍管理一市两制的热议。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厦门户籍管理一市两制的背后,其实是公共资源分配不公问题。

  “岛内岛外”差距明显

  从地理范围讲,厦门市包括厦门岛和岛外的区域,其中131平方公里的厦门岛是主体部分(俗称岛内),包括思明区和湖里区,这里集中了全市最好的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就连机场也建在岛内。厦门目前常住人口252万,近6成居住岛内,说到底,是因为岛内公共资源充沛,基础设施完善。

  岛外包括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个区,大部分是农村,与厦门岛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有几座大桥相连。然而,曾几何时,厦门岛内、岛外互不相认“自家人”,岛外人来岛内称“去厦门”,岛内人去岛外则称“离开厦门”。

  这种差别不只体现在语言上。义务教育期间,如果岛外的学生想到岛内就读,早几年要交一笔不菲的借读费,近年来虽然取消了借读费,但在名额上仍有限制,如有名额还必须通过摇号才行。而初中升高中时,无论中考分数多高,岛外学生想要进岛内的一中、双十等名校就读,都得交高额的择校费。

  在同安法院法官李昌明看来,这种差别在审判实务中也时有体现。比如,在审理各种人身伤害案件中,岛内的住院补偿标准是60元/天,而岛外却是30元/天,相差一倍。

  户口捆绑其他资源

  今年厦门“两会”期间,集美区区委书记黄锦坤针对岛内外教育的巨大差距,向厦门市教育局长赖菡“开炮”:“你是全市的教育局长,不是岛内的教育局长。”在全市引起不小震动。

  区委书记与市教育局长之间的交锋,其实质是公共资源配置不公的冲突,因为岛内集中了大部分优质教育资源,这使得岛外的众多生源削尖脑袋向岛内挤。然而,绝大部分人却因户籍问题受阻。

  显然,教育部门把户籍当作了入学的一个前置条件,没有岛内户口想读岛内名校就变得十分困难;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户口被捆绑上了教育资源,迁移户口必然带来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这又让户口迁移变得不那么容易。

  捆绑在户口背后的,并不只是教育资源,还有就业、医疗、社保等。由于这些资源分配不公,最终户口也成了“资源”。

  缩小差距已成趋势

  去年7月间,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和市长刘赐贵相继表示,厦门城市建设重心将从岛内向岛外转移,实现城乡一体化。今年6月20日,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第二届海峡论坛上宣布,国务院已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

  这就意味着,随着厦门特区扩大,政府将会把更多的教育、医疗等优质公共资源“赶”到岛外去,尽可能缩小差距,而这些都是政府加大投入的事情。如果说在厦门特区全市化之前,对于公共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还可以拿经济特区来说事,今后就不能再这样了。

  对此,厦门市财政局相关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区扩大首先就是推动财政体制趋同。在提供公共服务上,财政局会进一步把岛内和岛外放在同一水平线上考虑,比如在学校教育经费方面,将在未来几年逐步让岛内和岛外趋于统一。

  既然如此,户籍管理为什么仍然没有松动呢厦门市公安局户政处户籍科长杨峰坦陈:“岛内空间有限,如果人口都集中在岛内,城市承受不了,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就可能瘫痪,所以要限制人口往岛内迁移。此外,岛内人口密度大,岛外人口密度小,随着岛内外一体化和特区扩大,岛外要建设新城区,急需增加人口,因此鼓励人口向岛外迁移,这就是为什么有8年与5年之别了。”

  在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城市管理专家林衍超看来,虽然厦门特区全市化、岛内外一体化会加速,但户籍政策短期内恐难以突破。

  厦门是全国的缩影

  厦门市公安局户政处处长严玉官认为,中国的户口背负太多的公共资源,因此户籍改革最大的难点是剥离背后的东西,回归“信息登记”的单纯面目,才能真正解决户口问题。

  “而公共资源捆绑在户口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发端于计划经济时代,需要渐进式的改革。而且不只是户政部门一家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将一些公共资源从户口上剥离掉,真正造福于民。”严玉官说。

  杨峰告诉记者,厦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它其实就是全省乃至全国的缩影。就福建来说,人口都愿意往福州、厦门、泉州流动,因为这3个地方经济发达,公共资源相对优质;就全国来说,人口都愿意往北京、上海等地流动,因为这些大城市集中了优质的公共资源。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许经勇指出,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分配实行两种不同的制度。厦门特区扩大到岛外,必须进行一系列制度性变革,其中就包括公共品供给等。当然改革是相当艰巨的,这跟全国的大环境有关,厦门要在短时间内改变比较难。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