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心态建设和谐社会大课题

  

心态建设和谐社会大课题

  人物语录

  “快乐、开心,这是人们常说的祝福之语。其实,快乐开心不会从天而降,而在于自我心态。只要心开了,满天的乌云就都散了,快乐开心也就来了。境由心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前几天,《人民日报》刊发长篇理论文章,谈健康国民心态的培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近日,记者就心态建设话题采访了全国政法职业心态建设首倡者、宁乡县人民法院院长马贤兴。

  心开才会路宽

  问:这几年来,你一直在倡导政法职业心态建设并在本单位积极实践,这是出于对政法人员心态影响司法公正的考虑还是因为别的原因?

  答:应该说,最初主要还是考虑前一方面的问题。因为当代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改革不断深化、社会深刻转型,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难度明显加大。这些矛盾在司法中的体现尤其明显,这让法院和法官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和百姓关注的焦点。同时法官职业风险大,进入法官队伍门槛高,工作量逐年增大、各类考核问责严等,导致法院干警背负巨大的工作压力。这些压力集中到一定程度,容易出现司法队伍心态失衡,法官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再加上少数干警思想作风存在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生活,影响司法公信。如何看待法官队伍乃至整个政法职业队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引导民众心态,创造良好司法环境?如何找到破解之道?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政法职业心态建设”,期待以此为切入点,开辟司法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问:你们的实践在本单位和社会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答:2007年,我院在全国政法系统率先推行心态建设,其成效已初步彰显,法院各项工作呈现出了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有效地推进了“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法院收结案数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并先后荣获7项国家级、12项省级、100余项市县级荣誉称号。二是法院干警有三个转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多了,生病的人少了;工作积极性、队伍凝聚力增强了,牢骚埋怨的少了;主动服务意识更好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更有信心了。

  这一实践,在社会上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从一开始就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和湖南省人大常委会、省高级人民法院、长沙市委政法委和市中级人民法院等上级机关和领导的关怀和指导,新华社《半月谈》杂志、《法制日报》、《湖南日报》等都进行了推介,认为这一课题不仅对司法系统具有参考价值,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普适性的指导意义。

  心态变化有8大因素

  问:今年,深圳“富士康事件”和福建南平等地校园血案发生以后,心态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你看来,这些事件发出了怎样的社会警示?

  答:简而言之,这些极端性社会事件的不断发生,就是告诉我们在改革不断深化、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深刻转型的当下,必须高度重视与之相伴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对人们心态的负面影响。换句话说,关注心态健康,实施心态建设,这是和谐社会建设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问:作为一个研究和倡导心态建设的学者,你认为当前社会心态方面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导致人们心态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个人认为大致有如下几类问题: 一是怠倦逃避心理;二是消极淡漠心理;三是紧张焦躁心理;四是担忧焦虑心理;五是浮躁迷惘心理;六是特权张狂心理;七是攀比不平衡心理;八是抱怨苦痛心理,这个最危险,严重时会无端地仇视社会、他人,实施疯狂报复。

  导致心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看待世界;不能正确看待国家的发展成就、看待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能正确看待现实的国情,以至于产生心态失衡。

  心态建设应纳入国家整体建设框架

  问:今年,你在省内外的不少讲座中都提到,应该把心态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请解释一下。

  答:人的动物本能是温饱境界,市场经济基于功利境界,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还必须有道德境界、信仰境界和天地境界,而心态建设就是要解决后三个境界的问题。心态建设的政治和现实背景也说明,随着改革向深层次发展,心态建设的独立价值,其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势将越来越突显。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暴虐、消极心理久淤,阶层对立和相互仇视,缺乏沟通与和解意愿的社会,在政治建设层面不会有民主法治可言,在社会建设层面不会有和谐稳定可言,在经济建设层面不会有理性共赢可言,在文化建设层面也不会有科学健康可言。因此,心态健康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大建设”,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大目标”事实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所以,明确提出社会心态建设命题,并纳入国家整体建设的基本架构,十分必要。

  需要强调的一个意思是,我们不能仅仅把心态建设看作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建设的基础性条件或附属目标,它本身就应当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因为,经济建设关心的是社会成员利益诉求的满足问题,政治建设关心的是社会成员的利益平衡问题,文化建设关心的是社会成员的价值观、道德素养问题,社会建设关心的是社会成员的和谐共赢问题,生态建设关心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问题,而心态建设则关心着人本身的发展、人的幸福和满足等本源问题。心态建设既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精神动力和先行条件,又是前述诸方面建设成果的直接反映,它们既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又有各自的独特地位和发展规律。

  存档号:NO.029

  人物簿

  马贤兴,全国政法职业心态建设首倡者,中南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师。现任宁乡县人民法院院长。近年来他致力于“政法职业心态建设”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出版了《政法职业心态建设漫谈》、《心开路宽——职业人生与心态建设》等专著多部,引起广泛关注。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