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汪晖选择沉默,何“罪”之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0日12:46  新闻晚报

  □张建群

  在国内学者圈内,汪晖其实一直是沉默的,估计也放弃了不少出风头的好机会。但是,这一次,汪晖的沉默,却成为了“罪状”和“把柄”。

  自从今年三月,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在媒体刊发文章 《汪晖 〈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指出其中存在多处抄袭之后,汪晖顿时成为了众矢之的,并引起轩然大波。

  易中天最近接发博文。在“汪晖教授,请勿坐失良机”一文中,易教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说”汪晖立即响应有关学者的建议,成立一个独立的委员会,来调查所谓“抄袭门”事件。一个星期之后,易教授又有新博文借和朱学勤的对比,文章标题就冒着火药味:“可以不当教授,岂能不是男儿”。而最近的一篇则是“我们为什么不认错”。

  按照易先生的良好心愿:“我原本希望,汪晖教授能带个头,借所谓‘抄袭门’事件,把‘防止腐败的有效机制’建立起来,把‘解决争端的游戏规则’制定出来。 ”但是,试问一句,凭什么汪晖就要当人“肚子里的蛔虫”,谁让他带头,他就必须站起来应诺。况且,汪晖历来不是明星类人物,犯不着在此时跳出来领风气之先。汪晖目前的沉默,一点也不奇怪。汪晖不仅在学术界地位权重,且也是一表人才,如果走“高调”线路,恐怕早已经不再是书斋中的一介学者,定能成为红遍大江南北的“媒体红人”,享有一呼百应的话语权威。但是,多年来,他选择的是远离镜头,不愿意过多曝光。以这样一贯的行事风格,在突如其来的风口浪尖中保持沉默,绝不反常。汪晖目前的沉默,俨然成了一些人“定罪”的理由。这显然是一种牵强附会,甚至是别有用心。具体到汪晖的沉默,并非没有心理和现实基础。在第一时间中,学术界有不少声音给予了力挺。

  白岩松一句话说得好:“我们似乎有一种道德洁癖。平常的时候,我们道德一点都不洁。当遇到打架,或者冲突的时候,我们就有道德洁癖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你可以穷追猛打,我也有权保持沉默,不该过于霸道和强权。面对争议或者争鸣,谁也没有权利命令人家当“应声虫”,指手画脚让其出来“认话”。再说,该事件发生后,当时身在美国的汪晖对外已有所回应:“我很希望此事由学术界自己来澄清。 ”这,难道不是一种开明和豁达的态度吗?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