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紫金矿业“告老红顶”名字应公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0日12:46  新闻晚报

  □周明华

  7月3日的污染事件的阴云未散,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在16日晚再次发生渗漏事故。上杭县环保局知情者称,当地官员与紫金矿业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该县政界大部分退休官员,成为紫金矿业的抢夺对象,被委以闲职后,年薪十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 2009年,紫金矿业对上杭全部财政收入贡献达到近60%,而上杭县去年的财政收入6.85亿元。 (7月19日《经济参考报》)

  之前笔者就认为,紫金矿业在环保事件发生后的系列表现这般淡定,甚至可以用“牛气”来形容,不外乎是他们有着很深厚的背景。现在看来,果然如此。从报道中看出,不仅是上杭县,就是市上和省上,那些曾经推动该公司上市的相关官员,几乎在退休后毫不隐晦地到紫金来发光发热了。不过,这不是体面的发余热,而是来淘金的——到这家“富可抵县”的上市公司拿动辄数十万元的高额年薪。

  如果一家企业对一地政府的财政贡献可以高至六成,达数亿元之巨,那么,这家企业必然可以在机关大院里闲庭信步,必然说话声音响过洪钟。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只需企业一只脚在上杭踩一下,整个县估计也得抖三抖;如果这么多退休官员到紫金矿业去大舀一杯羹,那么,企业的管理必然被一群盘根错结的并未失效的权力所掣肘。因为这群退休大佬头上犹存着 “红顶”影响力,可能会让调查、究责、追问止步了。

  更让人忧虑的是,当前诸如紫金矿业这样的黑手污染江河和土地的企业并非少数,真正被污染的“全影”是:一方治理八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边治理边破坏……土地、水资源等方面的生态恶化及生态安全受到强力威胁。最终呈现这样的“怪圈”:未污染之前人们“冷污”,“见污”之后再治污,而此时往往已是积“污”难返!在被污染的水系面前,治污所耗用的社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更是空前的。拿淮河治污来说,近年来几百亿真金白银投进江中,几乎连水泡都没溅起一个。

  这一切环保监察虚脱的背后,都有“红顶”到企业争利之影。有这些“官影”摇晃,使得我们遏制污染之手的第一次“排污”行为的行政监管长期疲弱,才有监管者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等环保报告。实际上,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要动态而全程监督已是重污染的黑户,用法律之拳逼其治污,引导到“谁污染,谁埋单;谁保护,谁受益”的轨道上去。而非像紫金矿业这样,对汀江流域已造成此等重污染后,还难寻监管者身影,还能听到企业敢拿“维稳”来说事。

  我们需要力度更大、范围更广、痛及骨髓的究责组合拳出现,比如:应全部公开紫金矿业里的 “告老红顶”名字,追查其间是否存在“官场勾结”的问题;我们在挥起环保法之拳时,必须在打几只苍蝇的同时,要顺便打一只老虎给公众看看,这样方能遏制当前一些官员“惟GDP是举、不顾环保”的伤及后辈前程的短视思维。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