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翩翩少年爱红装 动漫催生日本“伪娘文化”(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0日12:52  国际在线

  

翩翩少年爱红装动漫催生日本“伪娘文化”(图)

  图为秋叶原咖啡吧的“伪娘”服务生

  “伪娘”原本是日本动漫作品中虚构出来的一个带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这种称呼的出现,大约是在2000年初。此后,在日本非常盛行的角色扮演文化(COSPLAY)的推动下,“伪娘”随着动漫作品逐渐在社会上流行起来,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日本文化的又一新特色。

  “伪娘”称呼几经嬗变

  “伪娘”在日语中被称为“男の娘”,“娘”在日语中有少女的意思,所以,“男の娘”翻译成汉语就是“男少女”。在日本,“伪娘”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2000年初一些动漫爱好者的网络留言板上,主要是指动漫作品中以女装形象出现的人物。

  从这个说法的起源看,应该说“伪娘”起初只是日本ACG界的一个专用名词。ACG是英文Animations、Comics and Games的缩写,是关于动画、漫画、游戏(特指电子游戏)的总称。由于日本动漫产业及相关文化影响,ACG在业内往往特指日本的动漫和游戏。

  但是,“伪娘”现象在日本刚露头时,未能获得社会上以及业内的普遍认可。同期,日本动漫界对此类身着女装的动漫作品人物的称谓也各不相同。当时,除了“伪娘”之外,日本网络上比较流行的称呼还有:女装炉利、女装男子、女装少年、女装美少年等各类叫法。期间,作为网络流行语,这几种称谓反复出现,相互淘汰,最终也没有形成一个固定说法。直到数年后,随着几部非常受欢迎的动漫作品的问世,“伪娘”的称呼就相对固定了下来。

  从女装少年到男少女

  “伪娘”从无到有,在其发展过程中大致经过了各种称谓并存的混乱期、女装少年期以及当前的男少女时代。

  1998年,2D对战格斗电子游戏“GUILTY GEAR”开始在日本动漫市场上市。随后,发行公司又分别在2000年和2002年推出了 “GUILTY GEAR X”和“GUILTY GEAR XX”等系列游戏,并进一步将游戏由原来的2D发展成3D。这一系列游戏广受日本青少年喜爱,游戏中的虚构人物Bridget更是成为广大游戏爱好者心目中的偶像。2003年4月,在女装少年同人会举行了以Bridget为中心的同人志即售会后,“女装少年”这一称谓成为当时的主要称呼,并广泛流行起来。

  同人志即售会是日本动漫界的一个周边文化——同人社团发起的活动。同人志的原意是指兴趣相同的人自行共同创作、出版的文艺作品。也就是说,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将各自创作的文艺著作集结成册,不由商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而是自己掏腰包印刷,在兴趣相同的好友之间流通,均可称为“同人志”。由于日本动漫及电子游戏文化的盛行,许多好的当红作品都大受欢迎,“将商业作品加以改编,编制外传形式的漫画同人志”便逐渐成为同人界的主流。

  此后,2005年1月成人电脑游戏《少女爱上姐姐》面世,游戏中以宫小路瑞穗为首的主人公穿着女装,成为日本青少年心目中的巾帼英雄,受到许多青少年的青睐。而宫小路瑞穗的名字“瑞穗”也成为了后来“伪娘”的代名词。同年10月上市的成人电脑游戏《幸福(Happiness)!》中的另一虚构人物渡良濑准也是以“伪娘”形象出现的。

  男少女形象受到热捧

  近年来,日本以“男少女”为中心的同人社的活动逐渐增加。2006年9月,相关同人社团举办了“男少女COS☆H”同人志即售会,并且自此形成了每年举办两次的固定模式。2009年9月,即售会的名称也因“伪娘文化”的流行而改为“男少女”同人志即售会。2008年9月,“女装少年同人志即售会“WEEDING!”举行后,“男少女”开始进入流行阶段。

  2009年5月,日本三和出版社的《“男少女”俱乐部》杂志创刊,日本青少年对“男少女”形象的追星热潮开始为社会所认可。2010年1月27日,日本发行量最大报纸《读卖新闻》的晚报刊发表了“男少女”特集报道文章。

  2010年4月,Alchemist株式会社举办了“男少女”游戏的大型宣传活动。4月25日,日本著名动漫杂志出版公司一讯社的“男少女”主题漫画杂志《哇咿(WAaI)!》创刊,标志着日本“男少女”新世纪的到来。《哇咿!》创刊号当天在秋叶原被抢购一空。2010年5月23日,日本广播协会(NHK)第2卫视频道的“动漫网络”栏目在正式开播后的第8期便播出了“男少女”的专集节目。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