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循化扶贫组合拳 打掉5万群众“贫困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0日16:54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2010-07-20 16:41

  青海新闻网讯 “现如今我家吃穿不愁,不仅住上了新房还购置了家用电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镇扎木村马茹姑娅老人指着新修的三间瓦房开心地介绍。

  去年,通过“联户餐饮、互助发展”扶贫资金,马茹姑雅老人的儿子到湖南省长沙市开了家小餐厅,年收入10万元,不仅脱了贫,还盖起了新房子,家里的生活有了质的变化。

  近年来,循化县将贫困村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战场,打出“联户餐饮、互助发展” 、“连片开发、联户养殖”、“村企共建、公司﹢农户”、“贫困村互助资金”、“产业带动土地流转”、“雨露计划、配置产业”等一系列扶贫攻坚“组合拳”,构建起政府引导、扶贫搭台、群众主体、企业参与、整体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使53910个贫困群众长期戴在头顶的“贫困帽”变成了“脱贫帽”、“富裕帽”。

   整村推进 开辟群众致富“幸福田”

  来塘村65岁的老人马长麻姑领我们来到她家里,在自来水管前,老人轻轻一拧,清水哗啦啦地流了出来。老人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通过政府扶贫开发,村里人盖起了砖瓦房,用上了太阳灶,看病打针不到3分钟就到村卫生所,小超市也开到了家门口。

  来塘村曾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全村46户195人,耕地面积200多亩,自然条件差,群众收入较低。自列入“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村以来,村里实施项目资金13万元,给群众提供养羊周转金和畜棚建设补助资金。为了使这些扶持资金能发挥有效作用,来塘村以村民表决的形式通过了集中养殖土地置换、承包饲养、组合互助养殖小组、确定利益分配等制度方案,有效地调动了群众参与养殖业的积极性,规划建成集中养殖小区4个,仅养殖业一项全村人均增收500元。同时,县上还整合交通、卫生项目,在来塘村实施了道路硬化,修建了卫生室。现在,村里人出行、看病都方便了,群众的生活过的红红火火。

   企村共建 办在贫困农户家的创收工厂

  将企业加工车间建到广大农村,不仅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还能就近解决闲散劳动力就业,实现企业和农民增收互惠,这是循化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的又一新思路。

  走进循化县扶贫开发“企村共建”示范村——白庄镇民主村,一排排漂亮的砖瓦房整齐排列,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连通村村社社。村卫生所、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等公共服务场所一应俱全,街道上穿梭往来的摩托车、农用车,更是让这个昔日的穷山沟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扶贫资金,民主村投资85万元建立伊佳民族服饰加工点10个,每点安排5台机械设备,共安置100个撒拉族妇女从事服饰加工,每个撒拉族妇女的月收入在600元以上。

  目前,循化县在白庄、道帏、清水、积石等乡镇的13个贫困村设立伊佳服饰加工点共100个, 2000名撒拉族妇女实现就地就业,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上,这一项目还辐射到5个乡镇2182户10291人。

  产业开发 提升“造血”功能

  “过去,国家给点救济粮、救济款,但吃完花光后还是穷。现在,我们村里调整产业结构种植核桃、线辣椒、花椒,每亩比种小麦收入多好几倍。”正在补栽线辣椒幼苗的韩赛里麦告诉记者。

  着眼于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循化县委、县政府发挥地方特色优势,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出台土地流转激励政策,引导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目前,核桃、线辣椒和花椒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已建成300亩以上的核桃基地5个,100亩以上核桃基地20个,建成总面积达3517亩的线辣椒基地10个。以“一核两椒”为主的“一村一品”村达到67个,全县薄皮核桃种植面积达1.65万亩,花椒种植面积达8500亩,杂交油菜种植面积达7.1万亩,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640亩。

  特色产业的发展加速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仅此一项,循化农民人均增收500元。目前,全县线辣椒专业户达7500户,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产量2626公斤,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创产值1.3亿元。

  技能培训 配置产业促增收

  在博艺民族工艺品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十几名撒拉族妇女正坐在工作台前制作黄河石画,她们边粘贴黄河石边交流制作技艺,不一会儿,一幅副生动别致的黄河石画工艺品在她们灵巧的双手下跃然展现。撒拉族妇女韩索非亚告诉记者,是雨露培训让她掌握了石画制作工艺,一个月能挣上千元钱。

  为积极挖掘地方特色产业、培植民族工业,循化县通过扶贫“雨露计划、配置产业”模式,对100名农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贫困人口进行了黄河石艺技术培训。并在此基础上,高薪聘请技术人员组建了循化县博艺黄河石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与埃及等国签署了进出口协议,年加工黄河石画2.5万件,创产值920.4万元,实现利润151.6万元,带动217名城镇失业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联户餐饮 120户开出68家餐厅

  农民多、土地少、劳动力资源过剩是循化县的实际。为改变了传统的扶贫方式,循化县首创“联户餐饮、单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新模式,由10户至20户农户组成联户项目组,由政府集中扶贫资金,在扶贫资金达到一定数额后,再由农户民主推举出一名有经验的农户开餐馆,每年经营户向联户的每个农户分红500元至600元,所有联户的农民共同承担经营风险。采用“联户餐饮”模式开起的联户饭馆已让循化县13个贫困村的10291名贫困农民受益。

  在山根村就很难见到闲人。据村主任韩伊布拉介绍,这个村90%的青壮年劳力都到外地开饭馆去了。山根村有120户770人,人均耕地0.4亩。这里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庄稼歉收,村民生活贫困。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帮助下,许多农户争取扶贫贷款,纷纷到河南、武汉、上海、西藏等地开起了拉面馆。目前全村120户,在外开餐厅的已达到68户,靠一碗碗独具西北风味的拉面,村里终于送走了贫困的“瘟神”,过上了幸福生活。 (作者: 马兰芳)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