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张维迎辩护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0日17:34  东方早报

  陈蓉霞

  《东方早报》19日发表郭宇宽的文章,以《知识分子的信念岂能待价而沽》为题,批驳经济学家张维迎的言论。原来在《南方人物周刊》的采访中,张维迎说道:“假如说有人要给我10亿让我写一本反市场的书,我不知道能不能经受这个诱惑。但目前我没有遇到这种情况。也许我能经受,也许我经受不了,我不知道。”就是这番话,引来郭文的强烈谴责,认为对于早已不缺钱的张维迎来说,10亿元居然就能让他出卖自己的信仰,可见他毫无信仰,更像是个待价而沽的商人。“用这种态度来宣扬市场经济,非但不能弘扬市场经济,只会让人一听到市场经济就倒胃口”。

  笔者是市场经济的信奉者,在我看来,市场经济是以其本身的实践让人信服,而与支持者或阐述者的道德水准无关。老实说,读完文章,我反而对张维迎充满了同情。仔细推敲张维迎说的每一个字,他说得没错,他是一个诚实之人。面对10亿元的诱惑,他没有慷慨陈词,用言语来表达自己视金钱为粪土的高尚情怀,而是坦陈自己不知道。其实他完全可以唱高调,毕竟这种高调的兑现遥遥无期。

  在这一问题上,张维迎的做法因其坦诚而令人起敬。如果他公然说,金钱可以收买他的信仰,那确是一种无耻;但如果他大唱高调,那更是一种虚伪。惟其说不知道,才是一种谦卑的态度。这是因为,道德领域涉及实践理性,用通俗的语言来说,道德的要义在于行动而非言语。仅当张维迎在面临10亿元的诱惑时,果然出卖了他的信仰,基于这一行动,人们才可谴责他见利忘义,有悖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等等。

  如果一个社会的普遍风气是,必须大唱高调才能获得公众的认可,假设我们还未集体失忆的话,那么曾经有过那么一个时代,当时假话成风,“崇高泛滥”,同时虚伪无耻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难道我们还想召回那样一个时代?令人担心的倒是,其实我们还没有完全远离那样的时代。

  哲学家强调说,人是一种有限的存在。这种有限,不仅意指人终有一死,同时也指,人的所知总是有限的。至于所知的对象,不仅指向外部世界,同时也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当张维迎说他不知道时,不仅面向公众,其实也面向他自己。确实,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担保自己的未来,同样也不能担保自己未来必然会做出什么举动。

  无论如何,在道德上,诚实总是一种美德。即便张维迎心里想的是,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丢失信仰,别说是10亿元的诱惑,就算是面临严刑拷打(这将是更严峻的考验),但他还是大可不必说出来。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信仰岂不更加可信可贵也更有感召力?(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