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大基础工程”金钥匙 打开农村发展之门

  位于成都三圈层的蒲江县,通过用好“四大基础工程”这把金钥匙,激活农村发展要素,有力推进农村各项事业改革,全县围绕“三基地一轴心”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突出三圈层“城在田中”的特点,深入推进新型城乡形态建设,整合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农民不仅实现了生活方式的转变,而且生产方式也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蒲江由此打开了发展大门,跨上了通向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快速轨道。

  生态蒲江的大地上,产业兴盛,乡村繁荣,人民和谐的优美田园画卷正在次第展开。

  小小猕猴桃做成富民大产业

  ——复兴乡现代农业迈向高端路径

  经过整理土地,提高土地集中度,为产业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增加的土地指标激活了这个纯农业乡镇最大的资源开始向资本转换。经营现代农业的业主来了,农村发展最缺的资金也随之而来。在复兴乡土地资源换资本的过程中,不仅带动产业发展、场镇建设,而且也促使当地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实现了同转变。

  陈坝小区的严国祥,看着自家院里停放的新购小车,望着窗明几净的三室一厅住房,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脸上写满了满足和自豪。“简直想不到,我们这样的农民,也可以过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自从严国祥将自家的15.6亩土地出租给中新公司猕猴桃产业园,将家搬进配套齐全的陈坝社区后,生活就发生了大变样,每年可以领约9800元的租金,这个租金还受到了市农村产权流转担保公司的担保,现在又被公司返聘回园区搞猕猴桃管理,每个月工资又是1100元,下班回家还可以到社区健身广场去休闲一下。这样的变化,来源于复兴乡通过政府引导性投入、民间资本主体投资,进行的全域土地整理。陈坝村的农民将土地租给发展猕猴桃产业的中新农业,并尝试组建农民、合作社、企业“三位一体”的新型合作关系,农民不仅有土地租金,还有务工薪金和分红股金等多元化收入渠道。

  截至目前,该乡吸引了24家农业产业化企业和业主入驻发展特色猕猴桃产业。当地农业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复兴乡不仅正在加快推进“四川蒲江彩色猕猴桃”地理标志申报工作,而且正定位现代农业的高端,加快建设“中华彩色猕猴桃之乡”。

  办好老百姓的大事小事 穷村正在大变样

  ——大兴镇米锅村基层民主治理促和谐

  “米锅村”过去一直很穷。穷乡难办事,不仅体现在经济上的捉襟见肘,而且更反映在干群不能形成合力上。2005年换届“公推直选”产生的新一届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开始试行村干部承诺制,发展到现在完善为“一承诺两代理”,与村民议事会结合,形成了全新的村级基层治理机制。“过去是干部说了算,现在是群众说了算,村上的重大事项决策,都交由村民议事会讨论决定,我们要以群众民主方式的转变谋求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变。”支部书记吴学芳说。按照“六步工作法”,发放“一户一票”征求民需,提交村民议事会讨论,把承诺的具体事项、办理的时限、责任人等向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实施过程中,随时向群众公布承诺事项工作进度,接受广大群众监督。说了算、定了就干的干部,赢得了群众信任。

  2009年,米锅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获审批通过,今年6月,可入住242户的“米锅社区”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开工建设,群众翘首期盼早日入住设计新颖、配套完善的小区。修建前,村民有的提出楼层矮了,有的提出楼层高了,有的提出增修一些车位。米锅村的干部,带着规划图、户型图,挨家挨户听意见,修改、再修改,直到村民都满意。集中居住,腾出发展空间,引进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化基地,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米锅村的村民不仅将改善居住环境,而且增加了产业收入,彻底解决了集中居住的后顾之忧。

  拧成一股绳的干群关系,让米锅村美好的未来不再远。

  绿茶之乡提档升级的新型动力

  ——成佳镇运用产改成果兴业富民

  充分用好产改成果,不断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产业发展领域,中国绿茶之乡正在运用产权改革这根杠杆,撬动着兴业富民的梦想。

  茶产业的发展,寄托着成佳发展的未来和老百姓致富的希望。杨翠萍夫妇靠着找亲戚借钱,拼凑起来的三台机器,发展自己的茶厂。自己的生活也因茶而不断走向富裕,但是夫妇俩的苦恼是年年都有,对每当因产量不够,大客户遗憾离去的情景,杨翠萍夫妇记忆深刻。“缺钱,我不怕还不起,只怕借不到。”流动资金的缺乏,产能无法扩大,制约着像杨翠萍夫妇这样靠勤劳致富的茶乡人。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村产业发展的融资提供了渠道。农村房屋刚确权颁证不久,杨翠萍夫妇利用房产作抵押,在成都市农商行贷款10万元用于扩大茶业加工经营规模,今年已获利12万元,较去年增收一半以上。据了解,今年上半年,成佳镇利用农村房屋产权抵押贷款进行茶叶加工收购的村民已有9户,贷款额达142万元;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等闲置资产引资5000余万元。该镇正在计划,引导更多农户和村社集体运用好产改成果,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化,将房屋、土地等资源使用到更多产业发展渠道上。“利用产改成果,完善合作社,提升种植基地标准,做有机茶,发展乡村旅游,改造场镇,优化田园乡村形态。”该镇负责人认为,资金、土地问题的解决,将使农村发展有更大的作为。

  建设高端休闲度假区的“草根”行动

  ——朝阳湖镇引导村级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环境保护

  蒲江“三湖一阁”的旅游资源全部集中在这个乡镇,毋庸置疑的让人们对朝阳湖镇寄托着更多的旅游产业发展梦想。而朝阳湖镇通过村级公共服务资金投入,引导村民设立环境保护基金,促使村民自觉保护环境,使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提升。这种既符合群众意愿、又实现节约集体公共支出,并能有效促进旅游产业的做法,让人眼前一亮,更让人看见了朝阳湖镇瞄准旅游产业高端发展的坚定信心。

  与蒲江县县城一河之隔的周沟村,过去村容村貌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群众处在又想发展旅游经济又觉得环境条件不足的矛盾中。去年,周沟村以每户一票的形式收集村民意见时,环境整治排名第三,村民议事会成员全部同意从村级公共服务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按人均每年36元划拨给每个组,作为环境综合治理费用,每季度考核一次,对不履行环境保护公约的农户,年终停发环境治理费用。通过群众共同约定,形成了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如今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农具堆放整齐,走在干净的村道上,呼吸着乡村新鲜的空气,心情舒畅。

  村级公共服务资金设立的这个“环境治理基金”的意义,更多体现在该镇发展旅游产业的“全民意识”建立上。据悉,该镇已吸引投资达数十亿元的保利、海昌等多家大集团公司签约高端旅游开发。

  采访后记

  蒲江县统筹办主任余家洪把“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和“四大基础工程”,总结为“三六四工程”,笑称为一年364天都要做的事。其重要性对农村,不言而喻。蒲江在实施四大基础工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机制探索,“复兴4+1模式”、“一承诺两代理”、“三上三下的民主路线图”……,这些好的经验、好的作法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不仅如此,蒲江通过实施“四大基础工程”,锻炼了一大批基层干部,干群关系和谐化,人心思进。“四大基础工程”在蒲江,真正成为了一项农村基础性工程,为蓄势待发的蒲江准备了腾飞的条件。

  蒲宣 洪继东 文/图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