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转方式”呼唤实战型产业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1日04: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怎样创新优秀产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建议积极探索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院企合作的订单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实现用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无缝衔接”。

  为积极适应加快广东产业转型升级、走有特色的产业人才培养之路的要求,由广州大学、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方现代市场经济研究院等联合创办了“广州大学现代产业学院”,这不仅标志着培养实战型产业人才 “黄埔军校”的应运而生,而且也是我们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高端集聚功能、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规划纲要的一项新举措。

  我们知道,广东已是世界级产业基地,但是从研发、制造、营销分别构成“微笑曲线”的三个端点看,我们在产业价值链中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两头,即研发和营销环节上处于劣势,而在产业价值链中附加值最低的中间,即制造环节上仍然处于“优势”,而这个“优势”是很苦涩的,特别是劳动力价格过低的“阻滞效应”,仍然在严重压抑着广东产业转型升级。而要改变劳动力价格过低的状况,出路就在于不断学习新技术新产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加大力度向产业生态链中的研发、营销两端提升。

  我们还知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不仅需要技术的自主创新和资本、信息等要素的高效运转,而且更关键的是要靠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的实战型产业人才的强力支撑。因此,广州大学现代产业学院就聚集和联合了在广州地区产学研方面的优势资源,以广州大学商学院、南方现代市场经济研究院和相关产业媒体为依托,从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的现代产业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入手,力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实战型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产业人才。

  怎样强化产学研优势资源的有机结合,怎样创新优秀产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建议要积极探索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院企合作的订单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实现学院的产业人才培养与相关单位用人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或“无缝衔接”。也就是试图打破以传统学科体系为主线的课程结构,代之以不同的产业项目为纽带,把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和真实活动场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特别是要通过对产业专业核心能力的分析,全面培养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最终达到为用人单位培养和使用“零适应期”实战型产业人才的目的。

  构建培养实战型产业人才的办学体系,是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是诚信和责任的一种体现。建议在联合办学的过程中,要本着“动力互需、机制互动、效益互利”的原则,尽早考虑和探讨建立学院与用人单位之间合作的长效机制,如双方围绕各方面培养产业人才的需要,建立共商教学方案、共建实习基地、共管教学过程和共享教学成果等方面的可操作的运行机制;再如聘请知名产业专家、企业家和有一线实战经验的管理骨干组成专家委员会,全程参与设计教学体系、确定教学内容,制订并审查培养计划等。这样,我们才能找准培养和使用产业人才的特点和优势,并通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努力在国内外培养产业人才的激烈竞争中赢得先机。(青舟,资深媒体研究人士)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