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年少时就要挣足“护骨”本钱

  指导专家 皮银珍

  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目前,世界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排在全球第四位。

  为何如此高发?专家称,骨质疏松常被形容为“静悄悄的疾病”,所以常人难以觉察;其次,人们在认识上存在严重误区,拖延了治疗。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正处于上升趋势,值得全社会了解和关注。

  【概念】

  骨质疏松症是种代谢性疾病

  专家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之一,老年人易患。或者说,是以慢性腰背疼痛,甚则畸形、骨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骨量减少性疾病。

  骨质疏松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原发性的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第二类继发性的骨质疏松,是由其他疾病(如肾衰竭、过量甲状旁腺荷尔蒙或白血病),或药物(如类固醇)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史,女性比男性高发。

  不同类型,治疗手段也不一样,不能千篇一律地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继发性的,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就不能单纯依靠补钙来治疗。

  【温馨告诫】误区之一,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的,当出现早期信号时,应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如逐渐出现驼背或胸廓畸形;出现腰酸背痛或全身骨痛,同时伴有腿抽筋;行走不稳,必须小心翼翼;有时轻微外力甚至咳嗽即可出现骨折;全身乏力,肌力下降;体检时发现身材变矮;X线检查时,发现有椎体压缩性骨折等。

  【对策】

  年轻时就要打好“护骨”基础

  女性在绝经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其中,很多人误认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再加上广告对补钙作用的夸大宣传,使许多老年人盲目补钙。

  不少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专家指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之后,随着年龄增长,开始出现生理性的骨量递减。女性绝经后、男性60岁以后骨量减少更加明显。因此,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骨量到老年才剩得多。

  可见,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骨骼就越结实”,专家强调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的成分,如果血液中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导致如肾结石、血管钙化、心脏损害等,危害老年人的健康。

  【温馨告诫】误区之二,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质疏松,能做到的只是预防和减缓。像某些广告上宣传的那样,吃了某种补钙制剂,就能治愈骨质疏松,这是无稽之谈。

  还有的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老化现象,是不能控制的,这也是错误观念。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对危险因素进行及早的、全面干预,可以延缓和阻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预防】

  禁烟少喝酒不喝浓茶适量运动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运动、日常饮食、生活习惯很相关,比如接受阳光照射的多少,钙的吸收与接受阳光的多少很有关联。因骨质疏松症而发生的骨折,可危及生命,因此,早期预防非常重要。

  控制饮食结构,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高的食品,如鱼、虾、虾皮、海带、牛奶、乳制品、鸡蛋、豆类、杂粮、芝麻、瓜子、绿叶蔬菜等。若患有骨质疏松应特别注意:不宜多吃糖,多吃糖能影响钙质的吸收;不宜摄入蛋白质过多,过多会造成钙的流失;不宜吃得过咸;不宜喝咖啡。

  此外,吸烟影响峰值骨量的形成;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而适量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防滑、防日常生活如起居、洗澡时的跌倒很重要。早期进行骨密度的检测,也能有效预防。

  特别提醒,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宜用各种利尿药、抗癫痫药、甲状腺旁素、可的松一类药物,这些药物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加快钙盐的排泄,妨碍钙盐在骨内沉淀。如确因疾病需要用药,必须遵医嘱。

  【温馨告诫】误区之三,钙补得越多越好。事实上,骨质疏松症与遗传、内分泌、年龄、性别、运动等有关,同时还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D等多种营养物质的摄取相关。骨质疏松是老年人难以避免的一种骨质老化现象,但绝非发生于所有中老年人,比如经常参加体力劳动、户外活动多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的中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的机会相对就少。而经常吸烟、酗酒或长期卧床不起或较少参加户外活动者,发生率就高。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