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大连新港事故的反思能到何种程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1日10:21  东方早报

  【社会观察】

  杰文津

  19日上午10时,大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政府秘书长徐国臣介绍说,输油管爆炸的大火已经被完全扑灭,随着紧张局势的缓解,问责问题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京华时报》7月20日)

  如此巨大的事故之后,我们当然应该问责。但是这一次的问责却不能仅仅停留在“撸帽子”、“挪位子”、“进局子”的低级层面。面对一次将可能彻底改变生态系统的严重灾难,我们的问责应该成为一种根本性的反思,一种以灾难的发生为原点,既涵盖灾前预防,又囊括救灾过程,更涉及灾后重构的全面反思。而此种根本性反思最为关键的一个核心就是不能留下盲点。

  盲点容易出现在哪里?首先容易出现在强势者身上。因为强大,或是政治上的光环,或是经济上的实力,所以容易遮蔽问责的阳光,阻断反思的方向。譬如在此次事故当中的责任方中石油。虽然根据最新消息,这个荣登全球500强前茅的巨无霸国企已经开始组建相关的处置小组,也有积极投入救灾的行动,但其表现却远谈不上谦恭与严谨:一面是在调查组未成立期间便心急火燎地力图撇清事故责任;另一面,也看不到其任何高管挺身而出,表达歉疚——不管责任最终是否在中石油,那些倾入海中的原油罐上却都清楚地印着与中石油相关的标志。而这样的表现则不能不让社会公众疑虑,事故原因能否在完全公正客观的情况下得见天日。

  强者当然还有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笔者通过一些技术专家及老码头工人了解到,其实早在十年前,国家就一直在酝酿在各大港口建立一套环境事故应急机制,既包括事故发生时的响应,更包括平时的应急储备的问题。而2009年国务院更发有关于建立港口事故应急物资储备的明文。此次事故发生后,据笔者观察,包括化油剂、围油栏、吸油毡等在内的应急物资,似乎都是大规模的异地调用。这种调用究竟是单纯由于此次事故规模过大,还是背后藏有国家应急物资储备规定虚置的猫腻?现在没有人能说清楚,但是不能一直不清楚。

  盲点还很容易出现在那些弱势群体身上。他们由于信息以及行动权利的孱弱,很容易在反思中沦为龙套。笔者在大连采访期间,曾于闹市区随机采访了十余名大连市民,其中不少人都反映对此次事故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以及日常生活可能有何影响知之甚少。这种情况应当不能算是正常。

  另外那些在第一线参与治污的普通工人也不应该被我们的视线所遗忘。目前的港区内依然充斥着由大火造成的浓烟与泄漏原油挥发出的有毒气体所混合而成的气体,笔者只在其中停留了一个小时,便明显感到头痛与恶心。而这些憨厚可敬的汉子们却在没有任何正规防具的情况下,长时间暴露其中并进行高强度的工作,他们的健康安全令我揪心。

  反思不留盲点既是为了灾难之中不再出现灾难,更是为了灾难之后不再继续灾难。因为每一次我们从反思中得出的经验,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公众其实都太过沉重。想想在大连港事故中我们对自然的摧残,再想想南方各地正遭遇着的自然对我们的折磨,怎能不叫人唏嘘。要斩断这条果报之链,请每一个人反思不留盲点。

  (作者系媒体人士)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