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用卡岂能没信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1日14:01  新闻晚报

  □谢飞君

  自己的信用卡明明尚未被激活,却收到银行打来的透支告知电话;申请了信用卡,却迟迟等不来激活卡的密码信,最后上了银行的客户黑名单。 (详见本报今日A1·04版报道)

  如果说在山寨取款机上取钱造成银行卡信息被盗还有自己疏忽的成分,而今遭遇“信用卡未到手直接被盗用”的持卡人可真比窦娥还冤。信用卡的本意是支持赊账,约期还款,让手头没钱花的人能心安理得地花自己将来的钱。而为了确保银行和消费者各自利益,办理信用卡应有严格的审核和保密机制,如今频现信用卡个人信息泄露、信用卡随意发放的情况,关键在于发卡银行求利心切,把风险和信誉放在了其次地位。

  最早的信用卡是这么来的: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店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有选择地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这些徽章演变成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货消费的凭证,从而开启了赊账时代。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未能按期以最低还款额还款的人,会征收惩罚性利息或滞纳金,对于恶意透支者,则还要以诈骗罪论处。

  对于素来以储蓄为美德的中国人而言,要让他们接受“今天花明天的钱”的“信用卡”理念,显然是要下一些功夫的,这不,免年费、开卡礼,办卡外包,这些招数都齐齐上阵了。不得不说,这些都是管用的法宝——按照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一季度,全国信用卡发卡总量已超过1.5亿张。巨量信用卡为银行带来利益应该不可小觑,但问题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本该让持卡者享受便利却打了折扣。而在这样的“折扣”面前,又鲜有银行像完成开卡数目那般“下功夫”。

  信用卡的概念,是飘洋过海而来的,我们在“复制”的时候,按理也要想想西方人常说的“顾客是上帝”。但大概是中国很少人信上帝的缘故,所以信用卡出了问题后往往都是信用卡持有个体接受追责,银行则只干追债的活——没花的钱你也要埋单,不埋单就给你个不良信用,以后想贷款买房买车就有“污点”了。

  通过上述方式完成信用卡追债,可以说是颇具中国特色的。这里缺失的重要环节,是对于银行卡办理方的追责。不得不说,在信用卡业务推行之初,银行方面还是相当负责的,由于我国尚没有全国性的个人信用资讯收集机构,国内的信用卡审核相对繁杂,除需要提供身份证明文件外,经常被要求提供工作、财产、财力证明,有时还需要担保。只是,在越来越多的银行有意识争夺顾客之后,必要的审核被“业绩先行”的思想给压制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是银行的选择,后果必须由银行来承担,即死账坏账应该由银行统统吃下。

  前不久,山寨提款机的出现,已从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金融机构的信赖,而今信用卡诈骗手段一波波翻新,银行除了期望消费者掌握更多信息和方法来保护自己,也需拿出自己的行动来规范“走样”的部分,让信用卡更有信用。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