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出租车: 苦等40多分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2日06:27  浙江日报

  本报记者 陈洪标

  高温说来就来,城里人的出行方式忽然成了问题。

  短短3站公交车的路程,走路,怕热;开车,怕堵;公交,怕挤;打的,怕等;公共自行车呢,怕烦……20日,记者全方位体验了一回酷暑下的杭城公共交通,累得够呛。希望有关部门多考虑这个特殊季节中普通百姓的感受,尽量为民众出行提供便利。

  公交车: 人挤人,个个满头大汗

  房子要装修,早就约好油漆工21日来做活,得去看看前一日傍晚送来的油漆,清点验货。我和包工头约好时间,20日上午7时半在房子里见。

  从杭州下城区体育场路的浙大御跸社区赶到金祝新村,平时走路也就20多分钟,骑自行车10多分钟,开车过去七八分钟就行,但堵车就不好说了,而且停车很麻烦。天气预报说这天有36℃,走路太热,还是坐公交车方便,11路和28路都只有3站。

  早上7时,我在宝善桥站点等公交车,等了10多分钟,迟迟不见11路车。28路车来了,但很拥挤,连车门都打不开。第二辆28路公交车夹在拥挤的车流中,进站就花了1分多钟。虽然车厢内黑压压一片,但看看时间不早了,我只能硬挤上去,成了最后一名“幸运者”,后面等车的人只能翘首等待下一辆车。

  车门好不容易关上,车厢内人挤人,难以动弹。眼前到处是人头,前胸贴后背,让人喘不过气来。“往里面走,不要都挤在车门口。”司机习惯性地喊着。但整个车厢内已挪不开步,起码有80多名乘客。

  车厢里虽然开着空调,毕竟难敌“人多势众”,没有一丝凉意,身上已汗流浃背。这时,有乘客喊话,让司机把空调开大点,司机耐心解释说:“已经开到最大了,人多没办法。”

  车到武林广场站点时,有6个人下车,我赶紧往后挪,后面上车的人就像冲锋陷阵一样,车上依旧拥挤不堪。挤在闷热的车厢里,就会莫名地烦躁。

  从武林广场站到武林门,一站路,有两个十字路口、3条斑马线,公交车开开停停,足足开了6分钟。全身是汗,还是赶紧下车。

  公共自行车: 借车难,还车更难

  从公交车下来,如释重负。

  这时太阳虽然不猛,但照在身上还是燥热。到金祝新村不到一站路,虽然走路花不了多少时间,但看到人行道上树木稀疏,行人全暴露在日光下,还是心有余悸。刚巧看到不远处的万象公园边,有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点,想到金祝新村附近也有个服务点,还车很方便,就走过去取车。

  走近一看,所有的锁止器上都是空的,边上用铁链条锁着6辆自行车,可是工作人员不在。环顾四周,对面一家面馆门口也有服务点,过了马路,正庆幸锁止器上有两辆自行车,却发现一辆掉了链子,另一辆后轮胎瘪了。

  只能走路了。走到市中医院门口,那里也有服务点,情况却大同小异,锁止器上也无车可取,边上也有一排车被铁链条锁着,也是没有服务员。心里就有了些怨气,想给客服中心打电话,但看看7时半还没到,是不是人家还没到上班时间呢。

  恰在这时,包工头打来电话,说车在路上撞了,赶不过来,改在下班时间见面。于是调头回单位,因为刚吃过挤公交车的苦头,就守在市中医院门口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点,等着有人前来还车。

  等了6分钟,7时40分左右,来还车的人忽然多了起来,我取了一辆,12分钟就骑到单位门口,想到省体校门口的服务点还车,一看全满了。不要紧,前面健康路口还有一个点,就骑过去。但马路对面有一个人先赶到,我眼睁睁地看着最后一个锁止器也被占用了。

  只能继续找还车点,可是丝绸城附近两个点、高架右边两个点全满了,一直到联桥,还是没有空的锁止器,最后在联桥附近的小区里找到了一个空位,才把自行车还掉,时间已过去了46分钟。

  晚上在浙大西溪校区上完课,走到保俶路上看到公共自行车租车点,放着9辆自行车,心里一阵惊喜。没想到,试了多次,始终取不出车。

  这时,一个小伙子骑车过来,朝我看看,说现在都过了晚上9时半了,不让取了。他就是因为差了几分钟,只能骑到古荡或者翠苑一区的24小时服务点去还车。事后记者了解到,晚上取不了车,是因为超过了服务截止时间21时。

  与包工头约好下班见,知道高峰期行路难,我下午4时就提早从单位出来了。公交车和公共自行车都不如意,这次就准备打出租车。还好,一到单位门口,等了五六分钟,就等到了一辆赶往城西交接班的出租车。

  半个小时后,想打出租车回来,这次尝到了烈日下等车的苦头,40多分钟苦等,简直就是煎熬。

  我到打出租车的路口时,那里已经有三四个人在等车了,一个小伙子显然性急,不管来来往往车辆,竟然站到机动车道上等。

  快下午5时了,我心里也不急,和大家站着一起等,一辆空车跑过来,但司机要拐到莫干山路去城北交接班,我们这几个都不顺路。此后6分钟,空车过去了3辆,都赶去交接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尽管路口的法国梧桐树给了一点树阴,但是我背上和胸前已经湿透,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汗水滚下来的感受。

  站得久了,实在有些烦躁,水已经喝了一瓶,我干脆蹲在树底下。

  等我终于打上车,时间已过了40多分钟。

  “现在打车怎么这么难?”一上车,我有气无力地自言自语。开出租车的师傅看我一脸不高兴,他说:“你别说这个时间,就是不在下班高峰,也很难打,天气一热,就这样。”

  打车难,这也是大家的普遍感觉,特别是一到上下班高峰期,尤其是炎热的夏天,打车更难了。

  交通部门做过一项调查,杭州出租车的实载率接近70%,也就是说,8000多辆出租车跑在路上,70%的时间都拉着客人。这已经是一个极限了。

  今年7月初,针对上下班高峰与出租车交班高峰重叠,客人总是打不到车的现象,交通部门考虑学习上海模式,调整目前的二班制,转而实行一班制。按照上海的方式,出租车同一天由同一位司机开。

  真希望这天早点到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