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志愿“功利化”折射出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2日06:55  解放日报

  封寿炎

  眼下正值高考填报志愿和录取的高峰期,笔者也接二连三地接到咨询电话。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都奉行“功利主义”,他们最关注的,都是那些专业就业好、赚钱多,以及发展前景广阔。

  回想十几年前,笔者考大学的时候,许多同学对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懵懵懂懂,对大学的专业设置更是浑然无知,对着厚厚一本专业目录,只觉得束手无策。时限将至,只好匆匆忙忙,填报了从字面上看起来“有奔头”的专业。结果因为从事的专业与个人禀赋不匹配,不少人备受困扰,走了许多弯路。十几年过去,如今的资讯信息条件,早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言,然而千千万万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所面临的困扰竟然一如当年。填报志愿就像一面小小的镜子,折射出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

  中小学教育的“模式化、去个性化”。许多考生搞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职业理想也毫无概念。人们常说,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从上帝那里得到一份礼物,就是说,每个人都具有某方面的天赋,在相应的领域里,其潜力是别人所难以企及的。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天赋在儿童时代便渐渐显露,他们对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表现出强烈的敏感度和好奇心,并且乐于学习尝试。但是在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中,孩子们被局限在几门主课的教学大纲范围之内,天天学习背诵、做题考试。与考试无关的独特天赋,不但难以得到挖掘和培育,还往往被强制压抑。十几年之后,高中毕业的孩子们已经将那份“上帝的礼物”弄丢了,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天赋潜能已经茫然无知了。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应该是以师者的慧眼,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独特的“礼物”,以德行和知识拂去其蒙蔽的尘垢,使每个孩子的天赋都得以“雕琢成器”,成长为不拘一格的良材。而不是“斫其正、删其密、锄其直”,最终使得“天下之梅皆病矣”。

  大学与高中教育互相脱节。许多孩子不了解大学里的专业设置,不知道哪些专业是学什么、做什么的。高中和大学是他们人生中互相衔接的两个阶段,但对现实中的许多高中生而言,大学简直是隔着不可逾越“天堑”的“彼岸”,他们对自己下一阶段的人生浑然无知。对学生而言,选择合适专业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考个高分。高中学校在不惜一切代价去提高考试成绩的同时,为什么不能重视一点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呢?美国许多高校的招生部门,都与中学有正规的联系渠道,中学也配备有指导学生选择高校的老师。这些老师一方面熟悉各高校的专业设置情况,另一方面又熟悉本校学生的情况,所以可以给学生提供非常有价值的指导,从而很好地避免了人才和教育资源的错配,使学生们少走许多弯路。

  “功利主义”的盛行。在明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潜能的情况下,不少家长和考生仍然违背内心的真实意愿,去选择就业好、赚钱多、发展前景广阔的热门专业。虽说兴趣爱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但“削足适履”的情况无疑更多。我们倡导“有教无类”,但现实中不同的学校、学科、专业之间,享受的政策却分三六九等;我们倡导“劳动者同等光荣”,但现实中不同行业、职业之间,收入差距却越拉越大;我们批评功利主义盛行,大学变成了“就业服务站”,可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当笔者看到一个又一个考生违背内心意愿、“削足适履”地填报志愿的时候,不管心里面有多么痛惜,都没有足够底气去力挺他们坚持理想。

  可见,志愿填报“功利化”的症结所系,实在是涉及甚广;要解决这一问题,也绝非让家长学生们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那么简单。我们期盼“大学精神”早日回归,但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