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防止灾区次生环境灾害发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2日11:52  东方早报

  信息缺失正在成为全球越发频繁的自然灾害中难以避免次生环境隐患的重要原因。连日来,我国南方诸省遭遇洪灾,与此同时,比洪水之兽更防不胜防的有毒有害化学品泄漏事件屡屡发生。据新华网报道,长江海事局6月24日发布了2010年的第1号航行警告,称“江西省吉安地区石方药业有限公司1000余个化学药品桶被洪水冲散,沿江西赣江往下游漂流,可能随水流从湖口进入长江”。

  在该警告发布的同一天,位于峡江县境内的江西驰邦药业有限公司围墙被赣江特大洪峰冲毁倒塌近40米,致使企业867个空桶和956个密封溶剂桶被洪水冲走。后已收回空桶740个、密封桶925个。经环保部门监测和检测,下游水质未检出苯类污染物,COD、pH值等指标也未超标,水质保持为Ⅱ、Ⅲ类。

  这些被报道的事故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由于对于各个工厂企业生产、使用和库存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缺乏系统全面的统计和公开,使得在灾后开展调查工作无从下手,难以对化学品的释放状况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做出准确的评估,更难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次生环境灾害的发生。

  信息缺失已成为我国应对环境次生灾害的一个基础性障碍。信息的缺失给危险源排查、及时准确的补救措施、居民的安全撤离、甚至是专业的救援工作都形成巨大挑战。在灾难发生后,受灾的居民无从了解真实威胁的存在或信息从而安全自保。对于参加救援的专业人员,没有详实具体的危险品信息,他们不仅无法开展紧急的施救,更在不知情的时候把自己置身于巨大的威胁中。历经26年仍然让世人惊悚的印度博帕尔化学品泄漏事故,正是由于救援人员和志愿者对泄露的异氰酸甲酯毫不知情,最终造成两万多人死亡的悲剧,其中大多为无辜无知的牺牲。

  为了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的化学品泄漏事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建立了有毒有害物质清单制。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信息统计和公开制度也是我国目前急需采取的行动。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我们不能允许次生环境灾害对灾区造成进一步的伤害。而要做到这一点,信息统计与信息公开是第一步,却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本文为《21世纪经济报道》7月21日社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