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闲来钓鱿鱼,钓得几百斤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2日14:17  金羊网-羊城晚报

  在“南天顺”打捞船甲板上,上百个小鱿鱼躺在鱼网上,在烈日下曝晒。说起这些鱿鱼,在海上风吹雨打辛苦工作了三个多月的“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员乐了,直说这是他们工作之余的一大乐事。

  据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在“南天顺”打捞船上作业既辛苦又枯燥,只要天气适宜水下作业,考古队员便连续多天不上岸,除了潜水作业,吃喝拉撒也全在打捞船上,物资全靠云澳边防派出所用摩托艇运送。云澳边防官兵告诉我们,一般几天送一次物资,不外乎芥蓝、苦瓜、猪肉、鱼等,还有便是方便面。水下考古队员告诉记者,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澳Ⅰ号”现场领队孙键是北方人,吃不惯南澳的生猛海鲜,几乎每顿都是泡方便面加煮鸡蛋。

  辛苦又枯燥的水下作业之余,“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员也不时为自己海上漂摇的生活制造乐趣,那便是钓鱿鱼。考古队员说:“要是统计一下,我们钓出的鱿鱼得有几百斤,吃不了的就放在挂起的鱼网上晒成鱿鱼干!”有考古队员说,他还钓过一条大鱼,最后做成鱼粥,味道鲜美极了。

  记者还了解到,在三个多月的海上生活中,“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员除了工作、娱乐,学习也没落下,汕头澄海籍考古队员王志杰不但坚持写水下考古日记,还写成了论文。王志杰的队友向记者透露,从登上“南天顺”开始,王志杰每天不管工作到多晚都会坚持写日记,把一天的工作体会和收获记下来,到现在已经写了三万多字。做为船上唯一的“本地人”,王志杰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深有体会地写成了一篇论文《从“南澳Ⅰ号”的发现看潮汕地区水下考古的前景》。王志杰很认真地对记者说,自古以来潮汕地区有许多对外的港口,仅莱芜至长山尾这个区域,目前已确定的有不少于两艘的沉船,而根据一般船只沉没的概率推算,潮汕这边的沉船还有很多。他说:“我就觉得针对潮汕地区这一片海域我应该写一下,希望今后有所发展,也希望多培养一些像我们这样的水下考古人员,以后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