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住房公平”为什么成了一个敏感词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3日01:05  红网

  “中国城市发展高层论坛”7月17日在北京举行。在这场探讨中国城市化以及城市发展道路的高层论坛上,高房价再次成为“过街老鼠”,受到与会代表斥责。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麟指出,住房分配目前已经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应当从政治的角度进行思考。由于我们的土地是国有的,因此,居住条件的获得是一个人人都应当拥有的权利,而不是说你有钱才可以,没钱就不行的问题;原建设部副部长杨慎建议有必要进行全国第二次城镇房屋普查,以根据新的数据制定新的住房政策(《中国新闻网》7月19日)。

  7月19日打开全国各大新闻网站,这条标题为“住房已成政治问题人人应享有住房权利”的新闻,在国家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与相关利益群体处于胶着状态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醒目。我本人看到这样的新闻以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我国的房地产调控走势,不能忽略或回避“住房公平”的民意诉求,什么时候决策部门引入“住房公平”理念,并在实践中落实,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才有可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客观的讲,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房地产行业成了社会公众怨愤最多的行业?我们可以说出很多理由,诸如“高房价”“暴利”“房奴”等等,但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自从十几年前住房改革的第一天开始一直到现在,“住房公平”的理念始终缺失,不是吗?在从上到下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住房政策文件中,很少提及“住房公平”的概念;几年来几乎每一次房地产调控政策转折时期,有关部门总是征求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意见,买不起房的低收入群体意见或建议向来没有进入过决策层面;即使是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保障性住房政策,诸如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到底应当如何建设、分配、管理,相关部门同样不听取中低收入阶层呼声,似乎这一群体的住房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到什么程度,完全是政府的恩赐,而不是政府的责任。

  由于房地产调控政策长期缺失“住房公平”的理念,最终使我国的住房市场成为富人、权力阶层、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造富、炫富、飚富的道场,使占我国城市人口大多数的“中产阶层”沦为房奴,低收入和最低收入阶层被房地产市场边缘化,数以亿计的城市外来人口居无定所,成为对城市贡献和所得最不协调的群体,自然也就成为对房地产政策最不满意的群体;一方面大多数老百姓或者在高房价面前望房兴叹、或者整日为偿还房贷拼命奔波;另一方面一些富人和有权力背景的群体,或明或暗拥有数套数十套甚至更多住房,或者投机牟利,或者向低收入群体出租,使低收入群体本来就低的可怜的工资,由于租房使生活更加拮据——住房的人买不起房,大多数买房的人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赚取更大利润。这就是我们普通城市居民不得不面对的房地产市场。

  在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2年历程的今天,我们寻求“住房公平”的理念,与住房改革市场化的大趋势并不矛盾,只是希望通过引入住房公平理念,阻滞向富裕和权力阶层扭曲的制度倾向,让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能够享受改革开放成果。

  比如7月18日多家媒体报道,由北京工业大学和中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编写的《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认为,在北京市近2000万人口中,处于最顶端的富裕阶层仅占12,5%,其他80%多都属于中等或中下阶层。如果我们在住房政策中,引入“居住公平”的理念,就应当让这80%以上的普通居民群体,或者享受用5-6年家庭收入就能买得起一套90平米以下住房,或者被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所覆盖。在人人住有所居的前提下,即使房价再高、富人们买的房再多,人们对房地产行业的怨愤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多!

  鉴于此种情况,有专家提出进行第二次全国城市房屋普查,我认为这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很有现实意义。毕竟,第一次全国城市房屋普查,是在1985年进行的,正是那次普查,为随后实施的住房制度改革提供了数据支撑;15年后的今天,房地产市场调控又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面临更加复杂的选择,如果能够开展第二次房屋普查,将会使新的房地产政策决策更加科学。

稿源:红网 作者:李季平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