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领导与矿工同时下井”遭遇执行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3日01:46  红网-潇湘晨报

  矿难

  频仍

  7月17日7时50分左右 郑州煤业集团公司新岭煤矿,井下发生着火事故,造成8名矿工遇难。

  7月17日20时10分左右 陕西省韩城市小南沟煤矿发生事故,造成28名矿工遇难。

  7月18日11时30分 甘肃金塔芨芨台子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3人被困井下,截至22日晨,遇难者已升至8人。

  ……

  据新华社电

  由于对陕西韩城小南沟煤矿“7·17”矿难负有重要领导责任,韩城市副市长苗振兴21日被免职,渭南市煤炭局副局长李明也被责令辞职。

  7月17日到18日,河南、陕西、湖南、甘肃、辽宁五省接连发生5起煤矿事故,截至22日凌晨,造成了49名矿工遇难、6人被困。而就在10天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部署安全生产工作。从5起矿难暴露的问题看,“硬规定”在这些煤矿只是“软执行”,煤矿在落实国家政策规定中仍存在诸多“死角”。

  追问一“领导下井”为何打折扣?

  硬规定:领导矿工同时下井、升井

  7月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严格企业安全管理,“企业领导要轮流现场带班,煤矿和非煤矿山要有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

  这一规定的提出,立即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认为煤矿领导与矿工同时下井、升井,必将有效遏制煤矿事故的高发势头。此外,2005年10月,国家有关部门明确要求煤矿企业,“确保每个班次至少有1名负责人或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作业,与工人同下同上。”

  软执行:“一把手”矿长很少下井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几起矿难都基本上没有矿领导守在现场。几经辗转,记者才发现韩城市小南沟矿难中有一位“机电矿长”的名字。这家正在技改的小南沟煤矿,共有包括矿长、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和技术总工在内的5名“矿长”级领导。在这次矿难的28名遇难者中,就有机电矿长夏学国,他下井4小时后煤矿发生了电缆燃烧事故。

  这家煤矿生产矿长孟宪宝介绍,虽然5名“矿长”平时都会随当班工人进入井下,但是工人一班的工作时间是8个小时,而矿长们一般只在井下逗留4到5个小时,不会与工人们同时升井。“‘一把手’矿长是有时下,有时不下。”

  这个矿的一些工人也告诉记者,“矿长”下井不仅没有工人待的时间长,也不会一直待在危险最大的工作面。“矿长是领导,可能要检查的地方多。”尽管一些工人对此表示出理解,但国家规定的“矿领导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的要求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是打了折扣。

  记者在陕西一些国有煤矿采访发现,经常下井的仍主要是生产矿长和安全矿长等副手,真正“一把手”矿长却很少下井,有的甚至数月都没下井。

  一些煤矿负责人和煤矿工人告诉记者,矿领导“带班下井”在实践中很难落实,一方面工作忙,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不会时时监督,所以难免打折扣。

  上半年全国排查安全生产隐患

  重大隐患1.55万项

  整改率72.5%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22日通报称,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有300多万家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共排查出重大隐患1.55万项。

  通报称,今年上半年,各地各单位深入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查找和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促进了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国325.4万家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共排查出事故隐患466.9万项,整改率94.6%,其中排查出重大隐患1.55万项,整改率72.5%。

  通报称,从总体情况来看,今年二季度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展情况较好,但在参与企业数量、重大隐患整改率、隐患治理进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通报称,参加安全生产排查治理的企业户数少且不彻底。从工矿企业看,全国只有95.8万家参加排查,远远少于实际企业户数,且每家企业平均只查出两项隐患。

  此外,部分行业(领域)重大隐患整改率较低。从统计数据分析,截至6月底,全国工矿、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重大隐患整改率为72.4%,其中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公路养护施工、铁路运输、民爆器材生产企业以及学校、商场和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水库、农机行业等重大隐患整改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追问二“安全投入”为何不到位?

  硬规定:一个矿井至少设两个出口

  煤矿使用电缆应为矿用阻燃屏蔽电缆,电缆芯数、芯质、接口有明确标准。一般使用国标电缆,这类火灾事故会少得多。

  国家安监总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副主任孟斌成表示,按照煤矿安全生产规定,一个矿井应至少有两个出口,以备发生事故时应急逃生所用。

  软执行:立井出口,没有逃生扶梯

  一些煤矿安全专家分析,煤矿安全投入不足和投入不匹配,导致煤矿在生产过程经常出现安全隐患和漏洞,这也是矿难频发的重要原因。

  河南汝州新岭煤矿和陕西韩城小南沟煤矿矿难,分别造成8名和28名矿工遇难。这两起矿难的原因都是由于电缆着火引起。前者是因为电缆接口出现问题,迸发明火引发井下火灾。后者是因为一辆材料车刮断动力电缆,致使阻燃电缆着火,引发巷道内木质支架起火燃烧,并点燃煤层。

  同样,由于投入不匹配,许多小煤矿仍采用木棚支护,没有采用承重更大的单体液压支柱。正因如此,小南沟煤矿在电缆起火后,迅速点燃木质支架,引发井下火灾。

  小南沟煤矿建设的一个出口却太过简陋,为立井出口,且没有逃生扶梯,在发生矿难时,根本起不到应急逃生的作用。

  “与高额利润相比,一些煤矿在安全投入上花钱太少,出问题的煤矿基本都存在安全投入不足的问题。”有着20多年管理经验的徐矿集团总经理助理孙海长期研究国内各类煤矿事故,他说,装上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瓦斯抽放系统等,就能对通风、火、瓦斯、煤尘进行即时监控和处理,爆炸事故自然就少得多。

  追问三“违规生产”为何不制止?

  硬规定:改造期间,禁止边建设边生产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王树鹤说,国家明令禁止在煤矿技术改造期间边建设边生产。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矿难的密集发生,与违规生产行为密不可分,如超能力生产、边建设边生产等。

  软执行:驻矿安监员“见怪不怪”

  今年以来我国煤炭市场需求强劲,市场价格走高。韩城市一些煤炭企业介绍,这里煤炭根据煤质不同每吨价格在450元至780元不等,但各类成本投入每吨煤才200元左右。即使是一个年产9万吨的小煤矿,轻轻松松一年就能赚两三千万元。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各类大小煤矿都在加紧生产,“抓时间,赶进度,多挣钱”。韩城市小南沟煤矿却在尚未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就进行生产,最终导致28名矿工遇难。

  造成7人死亡、6人被困的甘肃金塔县芨芨台子煤矿,也属于这类情况。

  “核定年产量15万吨的煤矿,实际产量经常突破20万吨。”陕西一位国有煤矿企业负责人分析:“这必然使生产系统变得复杂,安全隐患就会增加,发生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加大。”

  由于对煤矿“违规生产”见怪不怪,一些驻矿安监员安全意识淡薄。当调查人员询问小南沟煤矿驻矿安监员薛建强有关生产和偷卖情况时,他竟一无所知。

  正是对一系列规章制度的麻木不仁,“硬规定”变成“软执行”,一些地方甚至出现明显的迟报矿难现象。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