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媒:中国企业家“丢”了实业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3日18:00  国际在线

  英国《金融时报》文章

  原题:“实业之心”正在冷却

  今年年初,我去瑞士苏黎世旅游期间,有过一段难忘的经历。在苏黎世的中心商业街上,我被一家商店橱窗里摆放的压力锅吸引住了。那是一支德国“双立人”牌的压力锅,让我停下脚步的原因是它的标价:290欧元。一只压力锅竟能卖到如此高价,让我不由惊叹。

  凑巧的是,回国后的几天,我在一次座谈会上碰到了一家民营压力锅企业的董事长。这家企业位于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县城,20年前还是一间不起眼的街道小厂,替沈阳的双喜牌压力锅做贴牌生产。十多年后,这家企业自立品牌,扩张发展,其产量已位居全球第四。座谈期间,我把用手机在瑞士拍到的压力锅照片拿给那位董事长看,并问他,你的工厂能否生产出这样的高价产品?他回答说,质量和功能应该可以接近,但是价格定不到那么高,最多不过千元。

  接着,他告诉我,现在,他的兴趣已经从做压力锅转到资本经营了,前年他把企业的大部分股份出售给了法国的一个家电集团。我问,那么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他说,在家乡投资了一个岛,准备开发房地产和码头。

  听到这里,我百感交集。20年,一代人,好不容易做到全球第四,一朝出售,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回到那个位置?更让人担忧的是:在2010年的中国企业界,不愿意“再埋头做压力锅”的企业家到底有多少?

  近年来,专心实业在中国似乎已经变得“落伍”了。当年曾被视为偶像的松下幸之助、杰克·韦尔奇等实业家不再时髦,人们更津津乐道的是巴菲特、索罗斯和李嘉诚等投资家。

  这些景象似乎在显示,当今是自1990年以来民营企业家士气最低迷的时期。究其原因,大抵有三:其一,资本市场的回报大大高于工业经营;其二,传媒过分渲染投资神话;其三,实业投资的宏观环境并未得到改善,特别是去年以来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极大地打击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这种低迷的景象与中国经济的实际需要产生了极大的落差。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制造业被迫向内需化转型,而国内消费市场确实也出现了旺盛之势,而这其实正是实业家可以大展雄心的时刻。同时,中国的产业经济正面临升级转型,更需要实业家全力以赴,加大投入。而当其时,却出现了投机之风,这不得不让人生出无限的担忧。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经济要想在全球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依赖实业经济的勃兴。当实业家都一一的被“逼”成了投资家,当“实业之心”一一冷却,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又将从何说起?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