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缺乏对名著的敬畏,黛玉只好“裸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4日00:10  红网

  不出所料,新版《红楼梦》成了话题中心,依旧是口水与板砖齐飞,无论李少红怎么宣称,新版《红楼梦》在观众口碑、艺术水平方面都已经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整个剧组缺乏对《红楼梦》这部巨著的敬畏。

  在这之前,李少红和叶锦添都是各自行业内相当成功的人物,但是他们错在把自己的成功经验盲目套入了新版红楼。《红楼梦》不是《大明宫词》这样的戏说历史,它是一部写实的小说,小说的描述性文字不像《大明宫词》的独白那样抒情而繁复,因此把描述性语言用旁白表达,配上演员看图说话式的表演,既显得对演员的演技不自信,也被观众指责“听不懂”、“啰嗦”。《红楼梦》也不是《青蛇》似的神话传说,它只是用神话做引子,而后的部分是再写实不过的,小说对人物外貌、服饰、发式都有极为细致的描写,再加上87版的在前,叶锦添的压力确实很大。而叶锦添的设计竟然是直接把神话剧中的设计移用过来,并美其名曰是借鉴了昆曲的妆容。众所皆知,昆曲是戏剧,新版《红楼梦》是电视剧,戏剧讲究夸张、程式化,电视剧追求生活化。舞台剧的妆容、服饰用到电视剧中,就如同化着舞台妆上街一样荒唐了。

  其他的选角更是让观众无语了。黛玉红润的脸庞,不知从何处看出“有不足之症”;小宝玉的尖尖脸庞彻底颠覆我们关于“中秋之月”的认识;身量苗条的宝钗比飞燕有余不知怎么比杨妃;还有那身强体壮的“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的惜春,至于“钗环裙袄,三人皆一样的妆饰”三春,全身上下唯一相同的就是额妆了。《红楼梦》的人物描写决不是庸词俗句,各人的外貌、姿态、衣饰都是同各自的身份、性格、命运相关的。黛玉性格精细、孤高自许同她娇怯的身材外貌是分不开的,宝钗雍容大度、温柔敦厚所以略微丰润、凤姐精明厉害、长袖善舞因此粉面含春而威严内蕴,这岂是随便改得的?当年鲁迅先生对梅兰芳的《黛玉葬花》尚有贬词,认为黛玉过于丰满健康,何况是这些没有表演经验的小孩子们?

  而编剧们则更是胆大包天了,不该删的大笔一挥就砍掉,不该添的添得细致明了,惟恐观众看不清其中的龌龊之处。于是闹出了“儿子生出玄孙”、“出火等于拔火罐”的笑话了,我拜读了编剧之一的胡楠对《红楼梦》的续作,便被那个拉着林妹妹要吃其嘴上胭脂的宝玉吓到了,这还是那个对妹妹“亲而不狎”、“昵而敬之”的宝玉么?对《红楼梦》这种理解程度,也敢写续书的作者何愁编不出“黛玉裸死”的雷人场景?纵然是天才如张爱玲,也不过在小时候敢写写《摩登红楼梦》,等到功成名就之后,她反而只敢做做版本、续书的研究了。这让我不得不感叹一句无知者无畏啊!

  改编名著,尤其是《红楼梦》这种中国古典文化巅峰上的明珠,我认为无论是导演、编剧还是演员,都应该抱有一颗敬畏的心。敬畏并不是束手束脚,而是在尊重的基础上,对原著思想和艺术的高度尽力表达,而不是恣意地想当然。二战期间的俄罗斯缺少物资,冬天异常严寒,他们宁愿受冻也不愿烧掉普希金诗集取暖,我希望我们的民族不要借着普及经典、扩大影响的名头,把这些文化遗产抛入经济利益的大火里。

稿源:红网 作者:周墨西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