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企身份”含金量陡增是改革的倒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4日01:56  新京报

  ■ 观察家

  历经三十多年的“身份”社会的改革似乎又向原点回归。

  中国的改革,从基本路径而言,不外乎两个特点:一是从身份到契约,打破以前的唯身份、唯出身论的等级社会,将所有的公民转换成以平等的法治契约为纽带的市民社会;二是打破公有制单一格局,形成多元的产权格局。30年来,评价中国改革成败的关键,无非是看法治契约在中国社会的重要性,看非公有制在整个经济体中的地位。

  以国有企业员工的身份为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改革全力攻坚之时,国企的低效率和下岗分流的政策使得国企身份几无任何含金量,尽管国家对于下岗职工给予了一定补偿,但这种身份转换给国企职工造成的阵痛却是极其震撼的,也正是因为有了九十年代的魄力和举措,今天多元所有制的市场经济的根基才得以建立。

  而如今的现实却令人悲观:国企职工的身份在经历低潮之后,近年来其含金量大增,以前只需3万元的置换成本,现在给一个国企员工30万元,他也未必接受退出自己的国企身份。而国企身份的含金量陡增的根本原因,一是国企、特别是垄断国企的收入福利远高于一般企业。根据2008年的数据,国有垄断行业的员工数量不到全国的8%,但是工资总额占全国职工总额的60%,而且旱涝保收,比如,2008年电力行业整体性亏损,,但是电力员工的人均工资仍然是4.6万元,比最低的行业的人均工资高出4倍多。反观私营企业,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8199元,而国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5053元,私企职工的收入只有国企的一半。

  国企身份的含金量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工资收入待遇方面。除了一般的收入,国企在福利待遇上使私企更难望其项背。2006年网络上就曾曝出中国网通山东每个人的人均住房公积金是6000多元,远比普通企业一个员工的正常工资要高;另外,前几年,媒体曝出广州地铁公司给员工家属发免费的地铁月票,打的旗号是为了“反恐”的需要,至于各大航空公司每年给员工发放免费机票更是成为“常规福利”。

  除了物质差距,国企与私企的身份差距还体现在“法治鸿沟”,用学者秦晖的话说,就是“低人权优势”,国企在用人、解决户口等方面具有私企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就遵守劳动法而言,在员工的“三险一金”、休假等制度方面,国企的遵守程度也远高于私企。正因为如此,国企、特别是垄断国企成为大学毕业生比较理想的就业去所,历经三十多年的“身份”社会的改革似乎又向原点回归。

  前段时间,曾有某地方铁路招收员工,为了确保入围者为纯正的铁路职工家属,甚至动用了DNA检测手段。很显然,国企身份含金量的陡增,并非意味着国企在竞争领域效率的空前提升,而是折射出在一些垄断领域,垄断程度和垄断暴利的空前提高,私营企业在垄断面前,除了利用自己的“低人权优势”、用低廉的工资换得生存之外,毫无竞争优势可言,这不是国企的二次勃兴,而是改革的倒退。

  □马光远(学者)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