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塑浦江八年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4日06:36  解放日报

  本报首席记者张奕

  滔滔黄浦江,上海母亲河。

  这里,曾经商贾云集,见证了中国近代商业摇篮的繁华;也曾千帆竞过,将上海带入世界重要港口城市之列;还曾工厂林立,书写下新中国工业发展新篇章。

  八年前,上海正式启动实施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围绕“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一场凝聚了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集体智慧和1800万人民共同心声的宏大工程,拉开了雄浑壮阔的大幕。

  如今的黄浦江,是上海世博会的天然舞台,3000万游客已拂浦江之风,品世博之美,领略独特的上海风情;她还将继续接受“换容术”,将两岸功能由传统工业型转换为现代服务型,“变身”国际一流的生态滨江发展轴。

  谋定而动 厚积薄发

  站在外马路80号的办公楼里,原十六铺客运站站长肖建方感慨万千。

  十六铺地区就是坊间所称的 “上海滩”。曾几何时,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水路客运站。2004年年底,十六铺客运中心实施爆破,标志着该码头完成历史使命,其航线全部迁至上海港吴淞口客运码头,原址建设十六铺旅游中心。

  老站长肖建方,也转换角色,成了上海名信游船有限公司经理。“瞧,位于我们办公楼下面的这块区域,就是在世博会期间担当重要任务的世博会十六铺水门。现在我们公司的4艘游船中,有3艘作为世博会用船,在世博会中服务于民。”

  十六铺客运中心的变迁,只是黄浦江两岸功能转换的一个缩影。

  20世纪末,黄浦江两岸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转折期。由于航运业、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空间布局转移,黄浦江在产业经济方面的原有优势逐步弱化,两岸产业结构调整和内港外迁进程逐步加速,两岸功能转换已成必然趋势。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高质量建设,是时代赋予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庄严使命。

  2000年,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地区规划面向国际征集方案。市规划部门以国际征集方案为基础,形成了《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2002年1月10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宣布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北至吴淞口、南至徐浦大桥,控制范围74平方公里的两岸区域,遵循三步走的原则,有先后、分层次地推进开发:第一步,是四个重点地区。包括世博园区及南浦大桥地区、十六铺—东昌路地区、北外滩—上海船厂地区,以及杨浦大桥地区;第二步,是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非重点地区;第三步,是南延伸段和北延伸段地区。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帆说:“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旨在将两岸功能由传统工业型转换为现代服务型,这是上海超越自我,保持与世界同步的历史性选择,是上海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变革城市发展模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尝试。” (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

  人民之江 城市之光

  魏云寺,是位于中山东一路13号、海关大楼顶部海关钟楼的 “第四代护钟人”。从1993年起看护海关大钟至今,魏师傅几乎天天都要到这个能看到 “无敌江景”的地方报到。

  今年3月28日,上海外滩综合改造工程正式竣工。“大气!”魏师傅用这个词来形容新外滩:“你看,中山东一路的车道变少了、变窄了,而沿江的观光平台和空间更宽广了。”

  和许多“老上海”一样,魏师傅的记忆中,“情人墙”是挥之不去的一景:因家居局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情侣们只能“站”在外滩防汛墙边谈情说爱。此番,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打开封闭的江岸,创造贴近市民、公共活动丰富的滨水开放空间,使黄浦江重新回到城市生活的中心。

  外滩综合改造后,公共活动空间增加了40%。一项统计显示,2002年前,黄浦江沿岸仅有老外滩和小陆家嘴两处滨江公共岸线。2004年5月,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隔江相望的北外滩滨江绿地开工建设;2006年12月,地处浦东的东昌滨江绿地建成,面积4万平方米,岸线长800米……如今,浦江两岸向公众开放的滨江岸线已达28.5公里。

  “既然历史让我们担当开发母亲河的重任,我们就必须心怀崇敬,让母亲河重焕青春,成为城市之光,人民之江。”一位建设者说。

  留住记忆 重现风貌

  世博会前夕,位于苏州河和黄浦江交界处,历经8年精心打造的“外滩源”撩开神秘面纱。

  “外滩源”对8幢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性改造利用,并向公众开放公共空间和绿地。受邀参观新外滩的台北市市长郝龙斌忍不住赞叹:“历史记忆让城市变得更丰富。整个外滩风貌完美重现了过去的记忆,并且所有上海市民都能分享,让我们鼓掌恭喜!”

  黄浦江的水,流过多少旧梦遗事。为留下城市记忆,两岸开发的八年间,对具有文化遗存价值的建筑修旧如旧,实行了严格的保护。

  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晚清的江南制造局;沪江大学建筑群建于1906年,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杨树浦发电厂是中国第一家发电厂;建于1883年的杨树浦水厂是中国第一家自来水厂;建于1903年的怡和纱厂是上海最早的纱厂;建于1917年的俄罗斯驻沪总领事馆,是典型的德国文艺复兴式与巴洛克装饰细部相结合的折中主义风格建筑;三山会馆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也是唯一保存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遗址……上海对这些历史性建筑,在保持其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性改造、更新和合理利用,以延续上海的城市历史文脉。

  俄罗斯文豪果戈理曾经说过:城市是一本石头的大书,每个时代都增添新的一页。短短八年间,东昌路地区的财富金融广场,已有多家金融机构入驻;外滩风貌延伸段已完成立面整治的大楼里,更多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正在形成集聚……黄浦江两岸的崭新一页,已经翻开,“十二五”发展蓝图脉络凸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