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生创业面临多少现实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4日15:06  新民晚报

  

大学生创业面临多少现实问题?
■ 考官在赛前对报名大学生进行面试本版摄影 汪旭
大学生创业面临多少现实问题?
■ 比赛过程中参赛店主邀请社区儿童到店里免费做玩具

  本报记者 罗震光

  7月15日,由普陀区举办的号称中国最长赛制的“创YE!小店”大学生创业见习大赛终于决出了最后的名次。经过一年时间的考验,最初参赛的160名选手中有50人坚持到了终点,其中31名创业大学生选择继续开店。

  面对这样一份答卷,大赛组委会的实际主持者——普陀区青联秘书长周晓芳说:“此次大赛的创业成功率远超全国平均数据,关键是模式设计很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帮助这些在商海里毫无经验的大学生尽量少呛水。下一步,我们将考虑把这个模式进行复制并推广。”

  考评虽严 帮助最大

  根据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的调查,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按照毕业人数600万的规模,我国每年大学生有6万人自主创业,然而,最后能够坚持下去的大学生企业只是少数,很多大学生创业因为离市场太远,根本活不下来。

  大学生自主创业并非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相反,各地在原有政策基础上继续出台了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各项引领计划,“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和 “大学生创业园”比比皆是。然而,大学生普遍性的创业失败让问题直指政府政策之外的环节。

  缺乏可操作性和自我约束差,是大学生在创业失败后自我反省过程中提出的两大主因。比如,在2004年上海各高校大学生的JA商业策划决赛中,选手们纷纷展示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但即便是一等奖获得者也表示自己的计划是“空想”,近几年不会考虑创业。而那些投入到创业中的大学生则往往表现过于“骄、娇”二气,怕吃苦,甚至连基本的守时都做不到。

  周晓芳告诉记者,“创YE!小店”大学生创业见习大赛组委会在赛制内容设定上,就把创业方向规定为有自己特色的服饰、礼品小店,基本解决了大学生创业中易犯的好高骛远、与市场脱节等常见病。同时,组委会还规定了严格的考评制度,不但要对小店的经营状况、顾客口碑等环节进行考评,甚至还细化到对参赛大学生每周来店时间的考勤。

  既然开店做起小老板,就必须遵守一定的商业规则。周晓芳说:“创业首先必须勤奋,所以我们规定每周必须到店四天,并且必须早晨九点半前到达,晚上八点后才能离开。”选手们对这条规定最初有很大抱怨,尤其是到了冬天,不少选手都出现了迟到、早退乃至缺勤的状况。由于出勤率会影响到季度、年终的评比成绩,所以还有个别选手购买了橡胶指膜来应付考勤机。4名弄虚作假者最终被劝退,此事给参赛选手很大触动。

  50位最终完成比赛的选手填写的一份调查表格上,几乎每名选手都表示,一年的赛期,让他们养成很多人生的好习惯,守时和吃苦耐劳是提及率最高的。

  跌跌撞撞走过来的冠军

  来到兰溪路148号“流行线服饰礼品广场曹杨店”,这个承载过160名大学生创业梦想的比赛战场。无论是那些小店铺里的掌柜们还是他们所销售的服饰、礼品,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青春扑面。因为比赛结束,一些选手将结束一年的老板生涯,部分店铺前贴出惹眼的大幅关门清仓的广告。年轻的选手们抓紧最后的机会,说说明星们的八卦轶事,聊聊老百姓的坊间趣闻,诉诉彼此间的友谊。

  在一片忙乱和温情的氛围中,记者找到了387衣平方的店主漏佳旎,本次创业大赛的年度总冠军。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漏佳旎是本次大学生创业大赛参赛学历最高的选手之一,和很多爱美的女孩子一样,漏佳旎从小对服装设计便抱有美丽的梦想;但和很多爱美的女孩不一样的是,她为梦想成真做了很多基础工作:在东华大学念的服装设计,在上戏学的化妆,最后到香港理工大学学习服装与纺织品设计。而当学有小成的她选择到“创YE!小店”学当小老板的时候,身边的亲朋确有一点吃惊。

  漏佳旎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希望能成为一个自创品牌的设计师。她表示,到大公司搞服装设计,面料的选配进货、工厂样衣试制、市场调查等等,有专门的团队,身为“菜鸟”的她未必能有足够的机会去了解这一切,身为设计师,最重要的是能了解市场进而引领市场。漏佳旎认为,小店店主的经历能够补上这个缺口。

  虽说规划很美好,但当漏佳旎通过这次创业大赛的平台真正步入生意场,其中的艰辛还是令她有些措手不及。“早上9点前要去小店开门,差不多晚上9点才能下班,如果再要去工厂拿货的话回到家就是凌晨二三点。”好在,漏佳旎很早就在父母的支持下练就了“独立吃苦”的能耐:靠着做服装设计、为时尚杂志撰稿等各种“零活”,她愣是赚出了自己在香港的全部学费。如今,她一边做服装销售,一边致力于服装设计,还为小店打出了“衣服有平方效应”的招牌:“我会为顾客提出服装搭配、化妆技巧和服装收纳等各方面的建议,帮助大家通过一些小设计让一款服装穿出不同的感觉。”

  现实的创业中,她也领略到了设计师“很不浪漫的一面”:有一次,工厂问她是否都按样衣的“版子”做,初涉生意场的她没有细想便回答了“是”;结果,所有的成品都和样衣一样,做成了“S号”(小号)。忍着心疼,漏佳旎最终很现实地开始和厂方协商问题的解决方案……

  比赛结束才是创业的开始

  对继续开店创业的31位大学生选手而言,一年的创业大赛更像是一次正式下海前的试水。本次大赛的第三名李金城说:“我能够意料到,今后没有了大赛组委会的老师们在一边的细心呵护,路会走得更艰难。”

  来自黑龙江漠河的李金城,从小在家看父亲进行金饰设计,耳濡目染之下也喜欢上了设计。大学考进了东华大学学习设计,尽管李金城喜欢汽车设计,但老师却觉得他在饰品上的设计更有天赋。

  “这也许真的是命中注定。”李金城说。一门心思想成为汽车设计师的他,最终在饰品设计上拿了好几个全国性的大奖,并且参加创业大赛时,李金城也将自己的小店定义为:能根据顾客需求,进行度身定做设计的特色饰品小店。

  李金城的饰品小店经过一年的时间,已经打开了一定局面,拥有不少“粉丝”,但他又不安分了。“比赛结束后,小店基本就让我女朋友来进行日常经营。”李金城笑着说,“我现在的主要精力放到刚注册的饰品设计公司上,希望能在几年后打出自己的品牌。”

  更远大的目标已经设定,李金城说,要更努力地奋斗。这几乎是大部分留下来继续创业的大学生们的集体心愿。决心要将小店事业进行到底的戴佳琳说:“大赛期间,出了问题,有组委会老师帮忙,如今我们才算是真正面对市场。不过,有第一年的经验和人脉的积累,大家都是信心十足,相信留下来的兄弟姐妹们都能成功。”

  创业失败

  决心回炉深造

  即将结束一年老板生涯的张斌昨天早早来到了他的商铺——408“烛生活DIY生活馆”,把擦过多次的货架又擦一遍,将门口“20元三件大甩卖”标语中的“三”改成了“四”,“今天再卖不掉,我只能打包回湖北了。”谈起一年多来的创业经历,腼腆的张斌露出了苦恼人的笑。

  张斌是此次比赛的49名非沪籍大学生之一,2007年从湖北江汉大学毕业的他在比赛前已有两年的工作经验。一年前的他,对自己创业跃跃欲试: “我在网上一看到有这个创业大赛,便辞了工作来报名。在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颗当老板的心。”可当初的豪情壮志在一年多后已被打磨得退去棱角,生活的压力不得不让他向现实低头。即使无限留恋,他依旧决定关闭自己的“烛生活”。“开店我没经验,很多问题都是慢慢才发现的。一开始对自己的期望定得太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发现自己的目标和现实有一定的差距。”

  因为本次创业大赛对所有选手都是免收店铺租金,张斌想当然地认为能赚很多钱,但实际小店开张后的赢利和他在上海的吃住开销基本打平。考虑到比赛结束后,将面临新增的商铺租金,张斌经过认真考虑后,选择不再恋战,打包回家。“可以说是失败了。我应该在员工岗位上再深造一下,等资源、阅历都丰富了再出来做老板。”张斌最后依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知识传授与市场脱节

  统计表明,去年全国611万高校毕业生,毕业时有就业意向的仅占34.5%,初次就业率为67.1%.很多大学生不得不从“找饭碗”变成自己“造饭碗”。

  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项目部总监程毓媛女士认为,大学生创业失败并不缺政策的鼓励,而是整个社会环境的机能缺失,现在的高等教育并没有与产业联在一起,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无法转化成市场的真实需求。国内高校教育所教授的是4年前,甚至更久以前的知识,纯理论的教学环境更是与社会脱节,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很难掌握创业的必备知识和第一手实践经验。

  怀揣远大梦想走出校园,利用掌握的知识,脚踏实地创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大学生们不缺乏梦想,政府的公共政策也创造了创业环境,但是如何更新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的知识脱节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虽然,近年来,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也在不断呼吁,但一些高校校长也在公开场合表示,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也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能够解决的。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