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江开发向沿线腹地全面推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5日06:15  解放日报

  本报首席记者张奕 实习生张晋雄

  历经八年精心装扮的上海 “母亲河”黄浦江,正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对于正在谋划“十二五”发展的上海来说,“后世博”时代的浦江两岸,究竟该是什么样?昨天举行的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新一轮发展规划研讨会上,各界专家学者与市、区政府管理部门聚焦热议。

  功能转换进入关键时期

  “黄浦江两岸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人文优势和发展基础使其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成为上海加快推动城市发展转型的一个重点地区。”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汤志平认为,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将两岸功能由传统工业型转换为现代服务型。如果说此前黄浦江两岸开发主要集中在沿岸的重点地区,那么世博后的“十二五”期间,已有条件向整个沿线和腹地全面推进。

  黄浦江两岸开发中,已吸取国际大都市的成功经验,迁出了一些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的产业。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健表示,下一步应当继续加快沿岸产业结构调整,可利用新兴技术来提升沿江产业。

  浦东新区副区长陆月星表示,浦东新区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形成沿江现代服务业产业带。金融核心区完成新建筑量100万平方米,航运服务业核心功能区完成新建建筑量40万平方米,高端商贸会展核心区完成新建建筑量200万平方米。

  使文化成为发展动力

  研讨会上,挖掘浦江两岸的文化内涵,被频频提及。“我们要建设创新城市的空间,使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以国际上一些滨江地带发展的成功案例,来说明文化对于城市建设与发展之重要性。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在沿江改造了一个上世纪50年代的工业区,建设一些高品质的文化中心、博物馆等,不仅成了沿江地带最好的景观,也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黄浦江两岸建筑代表着上海不同时代的发展。黄浦江两岸开发中,如何将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地域特色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去,仍需不断探索实践。”市规划协会会长毛佳睴说,在推进滨水地区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关注城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特别是要重视历史风貌和优秀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避免大拆大建的短视行为。

  市文管委主任陈燮君还提出,应当挖掘工业文化遗存在黄浦江两岸开发中的价值。对此,杨浦区副区长庄少勤表示,杨浦滨江发展带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位于都市核心区、规模大、历史悠久的产业遗存区。“十二五”期间,杨浦区将以进一步深化老工业城区转型为抓手,推进滨江地区由传统工业制造区向工业研究设计区和市场集聚区的转化,挖掘产业遗存建筑价值。

  旅游产业提升业态水平

  如何在世博后推动浦江游览更上一层楼,也是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中的重要课题。

  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提出,城市滨水空间景观塑造,需要具备8个要素,包括岸线的自然特色、城市的历史文化、滨水景观所存在空间的深度、滨水空间的整体轮廓、亲水生活、绿化、桥和人。这8个要素黄浦江两岸都具备,关键是如何使它们凸显,使景观更有魅力。

  除了两岸滨水空间,水上游览是黄浦江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三条线”。“但目前上海邮轮产业业态水平还是比较低,在软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市交通港口局副局长朱建华表示,下一步要从强化软件入手,挖掘城市内涵、完善营销网络、建设销售网络,加快提升业态水平。

  市旅游局副局长沈山州表示,“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努力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作为上海整个旅游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浦江两岸旅游应该全面提升功能,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初步设想了“一江三带”纵向布局和“十景八园”横向布局,绿地系统由连续的滨江绿色空间和从腹地引向江边的绿带组成。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