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公开的法律博弈逼着我们当“间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6日02:38  扬子晚报

  新拆迁条例征求意见稿出台半年之后,却仍无正式出台的时间表。据接近国务院法制办的人士说,拆迁修法已非当前工作着力点。据了解情况的法律学者和律师说,新“拆迁条例”或已胎死腹中(7月25日《扬子晚报》)。

  归纳为一句话,是政策基本靠猜。猜来猜去,还猜成了一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风景,今天是某某官员在怎样怎样说,明天是某某专家在怎样怎样说,后天又是相关部门、机构出来辟谣说没有怎样怎样,或者暂时还没有怎样怎样,但究竟要怎样怎样则始终讳莫如深,似乎不把公众的脑袋里塞满了一团团浆糊绝不罢休似的。

  当然不可以这样的,在现代社会,法律法规、典章制度体系本来应该是公众意志的体现,是公开博弈的产物,它的研究、讨论,它的形成为文字,它的提交审议、表决,它的实施效果,它的现实利弊,它的被延续以及被修订、被废止,本就应该公开于阳光下。否则,便不足以保证其为公众意志的体现,不足以避免其被特殊利益绑架。

  譬如说吧,于拆迁一事上,公众当然需要知道谁在主张、呼吁、争取约束行政权力,尽可能保证公民对合法财产的自由处置权,也需要知道谁在主张、维护延续并不断强化行政权力一股独大,为此,竟不惜延续暴戾。唯其如此,才保证得了言说者有最起码的言行一致的个人品德。

  而尤为关键者,能保证言说者不仅只代表个人,而更加为群体代表时,随时受群体的监督问责,不至于随意地背叛群体、欺骗群体还不受约束。否则,便会很奇怪的,于众目睽睽之下,毫无疑问是包括强势人物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现行的拆迁模式不妥当,都信誓旦旦要推进和谐拆迁,主导人性化拆迁,而真正要修订法律条文,以为公平、温和拆迁有保证了,却往往阻力甚大。那么,阻力究竟来自于何方?是否意味着,许多掌握有话语权的强势人物,其实是当面一套——对着公众痛斥不受约束之行政权力的野蛮化,却背后一套——关起门来就为了行政权力的继续不受约束、继续为绝对权力而赤膊上阵了?如是,就等于伪君子们、“岳不群们”开会,只见有特殊利益,不见有公平正义了,民意将不得申张,民权将没有保障。结果就是暴戾虽为公众所共见,甚至连“上层阶级一员”也免不得会隔三差五地不幸成为受害者,依然会不可阻挡地被延续。

  人于此中生活,首先是荒诞,如“接近国务院法制办的人士说”,“据了解情况的法律学者和律师说”云者,在现代社会,真的是很荒诞的,荒诞到了于焦点性质的公共事件上,国务院法制办最普通的日常事务性质工作竟如此不够透明,不随时为公众知道,不实际为民意所推动、所主导,而需要记者间谍般地靠近“接近国务院法制办的人士”、“了解情况的法律学者和律师”,于只言片语间探寻蛛丝马迹;次者是恐惧,当公民以及公民群体明显感觉到了被排除在公共事务之外,怎么可能不恐惧着自己随时可能被放弃、被牺牲掉呢?然后,便是绝望,因绝望而选择逃离,选择沉沦,甚至选择成为特殊利益团体的一员,依托积弊以牟取不当利益,终于将导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怎么可以这样呢?不可以这样的。法律法规、典章制度体系的构建过程,扩而大之,是现代社会的一切政治行为过程,都越来越应该为公开博弈、光明正大的过程,追逐希望与梦想的过程,而绝不应该是暗箱操作、蝇营狗苟的过程,陷公民于恐惧与绝望中的过程。(湖北 许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