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0名学子一月有1000元助学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6日02:45  华龙网-重庆晚报

  本报讯“虽然你们的学历比我们的员工高,但员工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却比你们强。这儿没有高低贵贱,大家都是工厂的一份子,共同和谐相处。”昨日上午,本报第五届“打工挣学费”活动在江津重庆精益仪表有限公司拉开帷幕,30名大学生在一个月时间里,在这里体验艰辛,增长见识,锻炼自己。

  本次勤工俭学活动,有分别来自安徽财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西南大学、成都科技大学等高校的30名大学生,每个学生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一日三餐和住宿,每人还有1000元的助学金。

  “我们以前都是在街上发下传单,根据数量来发钱,一个月大概五六百的样子。”曹红和曹敏是打工的大学生中唯一的两姐妹,分别在海联学院和长江师范学院学习。她们说,寒暑假的短期工作找起来非常难,不仅累工资又低,“感谢所有的好心人,让我们既能挣学费也能学到技能,走入社会后,我们也会把爱心代代传承下去。”

  在活动的启动仪式上,南岸区工商联商会副主席、江津重庆精益仪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敬学看见学生们没有自带凉席,陈敬学立即派出员工购买,并现场发放。他表示,企业不仅是创造利润、发展经济的主力军,也是回报社会、慷慨解囊的中坚力量,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加入慈善队伍。

  据了解,陈敬学除了负责2个燃气设备厂的发展,还管理着一家养殖公司。虽然忙碌,他却奔赴在慈善事业第一线:曾为中小学校捐赠了价值30万元的体育器材;为南岸回龙湾社区“爱心超市”捐赠10万元的粮油;主动申请为南岸区大学就业培训基地,每到寒暑假,公司都会拿出岗位提供给贫困大学生实践。

  记者 于淋 田莉

  本报爱心接力助学

  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从2002年开始,本报连续9年推出了“爱心接力”助学活动,有现金资助和岗位助学两种方式,共资助帮扶2000余名大学贫困生。同时,连续5年发起“岗位助学”活动,1000余名大学生从中磨练意志、体验艰辛、丰富阅历。

  如果说现金资助是“输血”,那么岗位助学就是“造血”,让学生们既得到帮助,又锻炼自己。五年来,沃尔玛、重百、市福彩中心等单位成为爱心助学基地。如今,本报的爱心助学基地正不断壮大,岗位助学将更加持久化,规范化。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企业单位加入到晚报的爱心队伍中,为社会公益作出贡献。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